心血管的病變引起中風 |
原來無法解決的疼痛答案是:神經解套
◎ 蔣仁人
※如果你有一直無法解決的疼痛問題,那你必須要思考,自己是不是「神經纏套」了!這是一種神經被周邊組織所纏套住的疾病,即使接受核磁共振也找不出來,疼痛會出現「拉扯」般的疼痛,而且也較易出現在呈「環繞狀」分布的神經上,例如肩膀、手腕、膝蓋。
中山醫院復健科醫師潘健理解釋,人體的神經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主線道又寬又大,但周邊還有許多交流道或聯絡道分支出去,這些比較小條的分支神經,會穿越許多組織,例如筋膜、血管、肌腱等,一但這些組織因為受傷或過度緊繃,就可能會壓迫或束緊這些神經,形成了所謂「纏套現象。」
潘健理用「鈕扣」來比喻神經纏套。「扣鈕扣時,鈕扣就代表是穿越的神經,鈕扣洞就是纏套發生的位置。」潘健理說,發生纏套現象的原因中,又以筋膜緊繃最為常見。現代人常因為姿勢不正確或重複同樣動作過久時,筋膜系統會無法負擔開始出現緊繃,如果緊繃範圍剛好有神經穿過,就會被筋膜纏套住。
神經纏套必須靠有經驗的醫師透過高階筋骨超音波找出來,還好現在可以透過解套注射解決纏套問題。潘健理解釋,可以在高階筋骨超音波引導下,將含有5%的葡萄糖液或是 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在纏套部位,把纏套沾黏的組織剝離,讓神經重新獲得空間並修復。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2月04日
鄺美雲上下樓梯坐輪椅,原來是這個病惹的禍
◎ 沈能元/台北報導
※◎ 沈能元/台北報導
54歲港星鄺美雲因膝蓋軟骨退化,上下樓梯須坐輪椅。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表示,上下樓梯時膝蓋會痛,研判應是罹患髕骨外翻症候群,髕骨俗稱膝蓋骨,平時因走路、跑跳會隨著大腿股四頭肌收縮沿大腿股骨凹槽滑動,但若滑動軌道偏向身體外側,將使關節面受力不均,造成關節面軟骨磨損、軟化,引發膝蓋疼痛及發炎。
釋高上說,髕骨外翻症候群患者多為女性,主因女性先天骨盆較寬、肌肉骨骼力量較弱,大腿四頭肌角度易被向外側拉扯,造成膝蓋疼痛。若膝蓋劇烈疼痛急性治療時,可採口服或施打消炎藥物,緩解膝蓋疼痛與腫脹;但主要治療為復健運動,加強大腿股四頭肌的力量,減少不正常向外拉扯情形。患者在日常生活應減少上、下樓梯及穿高跟鞋的次數,以防症狀復發及惡化。
釋高上指出,若復健及消炎藥物都無法緩解膝蓋疼痛,須採手術放鬆髕骨外側肌腱,因當膝蓋軟骨長期磨損嚴重,恐須置換人工膝關節,才能減輕疼痛;一旦膝蓋出現卡卡聲響、疼痛等症狀應速就醫,軟骨退化初期可用自體血小板免疫血清回輸療法(PRP)修補、滋生磨損軟骨,或可注射玻尿酸潤滑關節減少摩擦。然而,若軟骨磨損到一定程度,此兩種方式不一定有效。
※
※
辜成允跌落重傷腦幹,送醫到院已無呼吸心跳
◎ 沈能元/台北報導
※◎ 沈能元/台北報導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上周六晚間在晶華酒店參加喜宴後,不慎從3樓階梯跌落到2樓半,造成腦部受損,緊急送往台北馬階醫院救治,昨天下午3時多再轉送振興醫院,但辜仍不幸於今天上午6時22分過世,享年62歲。一名不願具名的台北馬偕醫院醫師表示,對辜的過世感到「不捨」、「痛心」,懇請中老年人走樓梯應聚精會神,以防跌倒。
該名醫師表示,辜成允到院時已無呼吸、心跳,瞳孔放大,病情十分危急,檢查發現,辜因從樓梯跌落後嚴重撞擊後腦,造成後腦枕骨骨折、腦幹缺氧、中樞神經受損,合併腦水腫,醫院立即成立緊急醫療小組全力搶救,雖然當下研判辜經治療甦醒、恢復的機會已十分渺小,仍持續盡力搶救,維持患者生命。
此名醫師說,類似辜成允腦部嚴重外傷患者,治療期間其實不建議移動,因移動時可能中斷治療,且移動過程對患者是種刺激,恐造成病情惡化,或是病況又有不同的改變,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此時患者最需要的是安靜休養,除非是第一線收治患者的醫院無法救治才須轉院,最後辜的家屬因有不同考量決定轉送他院,但依台北馬階為醫學中心的醫療水準,持續救治患者絕無問題。
至於外傳辜成允為急性心肌梗塞造成跌倒,此名醫師指出,心肌梗塞的跌倒,應是下肢會先癱軟,人才慢慢倒下,此時腦部受到的撞擊力道不會如此劇烈,研判辜是走樓梯時不慎跌倒,且摔落著力點正好是後腦,才會導致腦部嚴重受損。
此名醫師說,中老年人造成腦部受損地點,最常見前兩名分別是在浴室滑倒及上下樓梯跌倒,其中又以上下樓梯跌倒摔落的傷勢最為嚴重,提醒中老年人走樓梯務必聚精會神,手一定要扶著樓梯扶手,切忌邊走邊接電話或邊看手機,而飯店業者也應檢視樓梯環境,樓梯兩側都應要有扶手避免民眾跌到,期盼不要再發生憾事。
※
※
過勞痠痛,七天未好快就醫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
※網友 Vicky 問:
農曆年前忙著大掃除,過年時也有一堆家事,導致至今筋骨仍感痠痛,應如何消除痠痛?
※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 謝霖芬 答:
農曆節前大掃除為短時間內的身體勞動,可能因搬重物、刷油漆等導致肩頸、腰背、手臂痠痛等,恐引發無法轉頭、抬肩,甚至是手指發麻等症狀,建議肩頸、腰背痠痛應先熱敷,並進行肩頸、擴胸、手腕等伸展運動,若疼痛持續可使用居家常備的酸痛貼布、止痛藥等緩解痠痛。
要避免大掃除後全身肌肉疼痛,若膝蓋有退化性關節炎者,切記不要採用跪姿來回擦拭地板,五十肩患者應不要提高肩膀擦拭高處櫥櫃,而有椎間盤凸出者不應搬重物,以防舊疾復發,一般民眾打掃30分鐘,應休息 3~5 分鐘,避免身體過勞。
當肩頸、腰背等處痠痛應先熱敷,熱敷時應用 40℃ 熱水沾濕毛巾且擰乾後,放置於痠痛處,反覆熱敷約20分鐘,並進行肩頸、擴胸、手腕等伸展運動,個人可依痠痛程度不同多做幾次伸展,將有助緩解痠痛。但若疼痛部位經熱敷、服用止痛藥等三天,仍未改善應速就醫,最慢也不應晚過七天,避免症狀惡化或形成慢性疼痛。
※
桃園市經國路 |
突然變遲鈍,小心是缺血性腦中風
◎ 黃仲丘
※老人家突然變遲鈍,小心不是失智症,而是缺血性腦中風。一名73歲男性,近兩周突然走不穩、數度跌倒,反應也變遲鈍,家人以為他跌倒傷了腦,帶其就醫,檢查確診是缺血性腦中風。醫師說,低溫會刺激血管收縮,若本身已有血管狹窄問題,將導致血液無法送達腦部而中風。
收治病例的振興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說,經影像檢查,發現患者後腦有一條位於腦丘的血管嚴重狹窄,已出現缺血性腦中風情形;腦丘主管意識,也會影響運動指令,腦丘因中風受損,就會導致反應變慢、走不穩等情形。
尹居浩說,過去國外研究,冬天低溫時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會增加約6成,主要是因低溫會刺激血管收縮,讓原本已有血管狹窄問題的患者,血管壁更加狹窄,致血液無法送達腦部而中風。
他說,該名患者有高血壓病史,雖長期吃藥但血壓控制不佳,檢查時發現,他的腦部除了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那條血管,其他血管也都有硬化情形,推測是前幾天天冷時,發生中風。
尹居浩說,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三高、糖尿病、吸菸習慣、少運動、好飲酒、心血管疾病病史,都是缺血性腦中風高危險群。當有突發性的側邊肢體癱瘓、步伐不穩、劇烈頭痛、眼睛突然看不見或反應遲鈍,都有可能是缺血性中風前兆,應速就醫。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2月03日
※
※
冬天腦中風增三成,掌握治療時間保命
◎ 鄭綿綿/綜合報導
※◎ 鄭綿綿/綜合報導
天冷要小心防腦中風。國泰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蘇亦昌表示,冬天早晚溫差大,寒流來襲,腦中風的發生比例會比其他季節約增加2~3成。尤其如果又有三高問題,心血管毛病,血管彈性、耐受性較差的族群,又不節制飲食,更容易增加急性發作的危險。
神經外科醫師蘇亦昌表示,腦中風過去臨床上常在發作3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有所謂的治療黃金3小時。不過,對於大血管阻塞或發作時間較久的患者成效有限。目前有最新的「動脈內取栓術」,採用微創腦導管技術取血栓,可在發作後8小時內手術,降低偏癱、不良於行等後遺症。
蘇亦昌醫師提醒,外出應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頭頸部的血管連結通往腦部,更要注意保暖,可戴帽、圍圍巾。並建議洋蔥式的穿衣方式,方便進出室內外隨溫度增減衣物。避免飲食過於油膩、重口味太鹹,多攝取各式蔬果,並避免熬夜,以免血壓升高,才能減少腦中風的威脅。
※
※
家中長者不慎摔倒,扶起時最忌用蠻力
◎ 隋昊志/綜合報導
※◎ 隋昊志/綜合報導
家中老人家要是不小心跌倒,千萬不要用蠻力拉起來!
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物理治療師提醒,當老人家跌倒時,首先要檢查四肢,然後試著抬高手腳,檢查老人家是否有骨折或感到疼痛。
接著靠近長者身邊替老人家轉側身,用手支撐身體並抬高臀部起身,再用爬行姿勢到椅子坐下休息,千萬不要從正面強行拉扯雙臂,或者是嘗試用蠻力從腋下扶起身。
因為這種方法通常都不夠力,難以將老人家抬起身,甚至會讓自己受傷。
※
※
加強平衡感,老人不跌倒
◎ 陳思遠(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復健科臨床助理教授)
※◎ 陳思遠(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復健科臨床助理教授)
老年人不經摔,除了傷及筋骨,甚至可能要老命!要有健康老年,絕對要學習加強平衡感。
清晨,公園裡聚集了不少一早來運動的老人家們,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聽說王太太昨天在家裡被他孫子的玩具絆倒,摔得手臂跟大腿都骨折啦!」「唉呀,這麼嚴重!那好一陣子會看不到她啦!」「恐怕得休息個一年半載,我們年紀大了,可經不起摔啊 ……」
剛學步的幼童重心不穩,走路搖搖晃晃的,即使跌倒,多半哭一下就恢復了,很少因此骨折。但是失去平衡跌倒,在骨質疏鬆的老年人身上,卻成了件大事,輕者挫傷、瘀血;重者可能骨折、腦傷,甚至因此喪命。
衛生署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的原因中,跌倒竟高居第二名!老人發生跌倒的比率高達51%,重複跌倒的機率更高達39.2%,其中女性又比男性居多;在美國,每年平均也有160萬名老人因為跌倒受傷而被送進急診室。銀髮族的跌倒問題,實不容忽視。
※
★ 機能老化,老人更易跌倒
老人跌倒的原因,可分為自身健康因素以及外在因素。身體機能老化,造成視力聽力減退、骨骼關節退化、肌力不足、活動度與協調性變差,都會造成平衡不佳;慢性疾病導致身體虛弱,或是服用藥物後引發的姿勢性低血壓、意識模糊,都可能造成跌倒。此外,居家環境不安全,如光線昏暗、地板濕滑、雜物阻檔等,也容易造成老人失去平衡,發生意外。
★ 小小動作,就能練出平衡
在平均年齡越來越高的二十一世紀,想擁有優質的老年生活,就得做好「保命防跌」的功課。讓身體多活動,養成運動習慣,不但可增進肌力與關節柔軟度,還可維持身體的協調度與平衡感。以下介紹的平衡感運動相當簡單,只需要家中的小小空間就可練習,常做有助於訓練身體平衡,可達到預防跌倒的功效。
★ 多打太極,可保常青
醫界發現,老祖宗的智慧——打太極拳,可將老人家跌倒的風險減少四成。國外的保險公司甚至鼓勵銀髮族打太極拳,以降低跌倒所造成的醫療支出。原來,太極拳的招式中,經常有蹲馬步的姿勢,並且在運拳當中,常需兩腿輪流支持全身重量以移動重心,也因此強化了下肢的肌耐力。訓練久了,走路若遇到重心失衡,便能迅速壓低身子尋求平衡,進而減輕傷害。而且太極拳屬於較為溫和的運動,還可強化心肺功能,增加身體穩定度,對肌肉骨骼的運動傷害也低。
※
只要每天以正確的方式運動,就能維持體能與平衡,將跌倒的風險降到最低。
健康的銀髮人生,就從起身動一動開始吧!
☆ 單腳站立運動
此運動可在日常活動中同時進行,例如等公車、在超市排隊等結帳時。
・ 站在一張堅固穩定的椅子後,一隻手握著椅背,以單腳站立。
・ 維持單腳支撐達10秒鐘以上,再放下休息。
・ 重複10~15次。
・ 換另一腳支撐,重複動作10~15次。
・ 兩隻腳可替換,並重複多次運動。
☆ 腳跟抵腳尖行走
此運動可訓練出良好的平衡感,幫助每天的各種活動,例如上下樓梯。
・ 將一腳的腳跟向前移到另一隻腳的腳尖前;腳尖與腳跟應碰觸到,或幾乎接觸。
・ 行走前選定前方的一點,向此點移動,可保持穩定。
・ 以腳跟抵腳尖的方式,向前行走20步。
訣竅:若作此運動時無法穩定站好,可改在牆邊進行。
☆ 走路平衡訓練
平衡感佳,可以幫你走得更安全,並避免被路上的物體絆倒。
・ 雙臂向兩旁舉起,與肩同高。
・ 行走前選定前方的一點,向此點移動,可保持穩定。
・ 向前直走,行走時將後腿舉高,停一秒後再向前踩出。
・ 兩腿交替,走20步。
訣竅:當你前進時,可試著將目光從身體一側移向另一側;若有內耳問題則請勿嘗試。
※
★ 改變運動方式,就能同時訓練平衡
只要在腿與足踝的運動中加上一些難度,就可以幫助平衡感增強。例如:扶椅背單腳站立時,從雙手扶改為單手扶;站穩以後,再改為一隻手指扶,之後甚至不必扶;雙腳都訓練穩定後,更可試著閉上眼睛。
下面這些運動都可訓練肌力,同時採用加強平衡的難度:
☆ 後抬腿運動
所需器材:砂袋、有靠背的椅子
・ 將砂袋固定在腳踝上。
・ 站在椅背後方,手握椅背以保持平衡。緩慢呼吸。
・ 吐氣,慢慢向後抬起一腿,抬起時不可曲膝或將腳趾向下壓。身體試著不要往前傾斜,站立的腿應略彎。停留1秒鐘。
・ 吸氣,慢慢將腿放下。
・ 重複10~15次,兩條腿都要做。
☆ 側抬腿運動
所需器材:砂袋、有靠背的椅子
・ 將砂袋固定在腳踝上。
・ 站在椅背後方,兩腿微微分開,手握椅背以保持平衡。緩慢呼吸。
・ 吐氣, 慢慢向外側抬起一腿,保持背部直挺且腳趾朝前,站立的腿應略彎。停留一秒鐘。
・ 吸氣,慢慢將腿放下。
・ 重複10~15次,兩條腿都要做。
☆ 膝彎曲運動
所需器材:砂袋、有靠背的椅子
・ 將砂袋固定在腳踝上。
・ 站在椅背後方,手握椅背以保持平衡。向後抬起一腿,抬起時不可曲膝或將腳趾向下壓。緩慢呼吸。
・ 吐氣,慢慢將腳跟往臀部抬高,只彎曲膝蓋,並保持骨盆位置不變。站立的腿應略彎。停留1秒鐘。
・ 吸氣,慢慢將腿放下。
・ 重複10~15次,兩條腿都要做。
☆ 踮腳運動
・ 站在一張穩定的椅子後方,兩腳與肩同寬,手放在椅背上以保持平衡,慢慢呼吸。
・ 吐氣並慢慢踮腳,愈高愈好。
・ 維持在高處約1秒。
・ 吸氣,慢慢將腳回到地面。
・ 重複10~15次;休息一下,再重複10~15次。
訣竅:可改成單腳踮起,以增加運動強度。
※
自然的生命體驗 |
除非醫院就在旁邊,一旦馬上風難活命
◎ 突發中心 黃子騰/新北報導
※基隆一名22歲的壯男,昨晨與女友發生性行為後,突然全身冒冷汗,呼吸急促隨即倒地不起,雖送醫搶救仍不治,檢警研判應是馬上風引起。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表示,年輕人發生馬上風很多都是因為先天性心臟病,或是有血管瘤、動靜脈廔管等,當從事性行為時因血壓升高導致血管瘤突然破裂,這種狀況十分危險,除非醫院就在附近,不然救回的機會十分渺茫。
陳煜表示,一般馬上風主要是因為心血管的病變引起,以中老年人為高發生群,特別是現在天氣變冷,加上性行為本來就是一種激烈運動,對心臟及血管的負荷十分大。雖然年輕人發生馬上風的案例比較少,但臨床上還是有發現過,有些是先天性的心臟病、血管瘤、或是動靜脈的廔管。
但由於血管瘤與動靜脈的廔管幾乎不會有明顯症狀,只有少部分會有頭痛症狀。民眾除非在做健康檢查時發現,不然幾乎不可能得知自己有血管瘤。這種血管瘤有幾種,一種是腦部的血管瘤,因為管壁比較單薄,只要血壓一高的話,就很容易破裂。另一種是動靜脈廔管,一般動脈是不可能會接到靜脈的,但有些人的動脈靜脈連在一起,只要動靜脈的壓力差太大的話,就會突然爆裂出血。
陳煜呼籲,若年輕人有時會無緣無故頭痛,或是壓力性頭痛的話,建議趕緊到醫院檢查。加上這種血管瘤很多都是出現在腦部,而年輕人發生血管瘤的機會也蠻高的,在從事性行為時很容易因血壓升高,心跳變快,導致血管無法負荷時就會破裂造成俗稱的馬上風。另外天氣改變、壓力太大、喝酒過後也都有可能會造成血壓升高導致血管破裂。
陳煜表示,一般人若是爬3層至4層樓梯、或打掃30至35坪房子、或是走完高爾夫球場18洞不會喘,代表你的體能還能負荷從事性行為。但若上述任何一項都會喘的話,代表心臟的帶氧量不夠,體能已經無法負荷性行為,那發生馬上風的風險就大大提高,就要多加注意。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1月24日
※
※
你累了嗎? 這四招變回有氧人
◎ 蔡怡真
※◎ 蔡怡真
一年之計在於春,所有健康的打底都要從春天開始;但多數人在過年後「飽」太久了,那麼就學學美女中醫師 杜丞蕓的減法養生,把運動、按摩把在吃喝前面,就能養足一年的精氣神。
26歲才學中醫的杜丞蕓是位非典型的中醫師,她在美國及中國學中醫,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中醫體系,也讓杜丞蕓的養生方法不只有藥膳,是一種中西合壁的全人概念。她說:最近大家在倡導減法人生,身體也必需進入減法養生,應該把運動療癒放第一,再來就是學會自我按摩,之後才是食物調養,最後才是中西藥的使用。這種倒過來的養生方式,有其必要性。
連維他命都很少吃的杜丞蕓認為,二十世紀的疾病,除了慢性病外就是心理疾病了,加上大家營養都太好了,減法可以讓身體更輕鬆,很多人養生就是吃保健食品或藥膳進補,但很少會思考運動療癒,人們總是把運動擺在最後,但是運動是讓身體放輕鬆最關鍵的方式,無論是上健身房,自己做瑜珈、養生操、皮拉提斯都行,只要一動就會流汗,就能排除廢物,也能消除不愉快心情,是治療心理病最好的方子。
除了要動一動外,杜丞蕓還非常推薦中藥外用的概念,她說,這種方式不會比內服差。因此,杜丞蕓還會自製香氛,把中藥材與西方的藥草結合變成藥草包,可泡、可聞,有些掛在家裡還能拿來除臭,一舉數得,而且聞這些味道極佳的藥草包,有種心理療癒的效果。
※
以下是杜丞蕓教授的幾款香氛包及簡單茶飲~取自《女人專屬 最溫柔的節氣養生》一書
★ 香氛類
1. 玫瑰佩蘭 消水腫
配方:佩蘭30公克、蒼朮30公克、玫瑰20公克、荊芥穗15公克
作用:此款藥浴可除濕排水,若需要軟化角質可加入海鹽,把藥材全放入袋中,放入熱水裡,晚上泡澡約10到15分即達紓壓狀況;若一早起床覺得氣不順時,也可以當泡腳包。由於此款香氛味道極佳,若不泡澡,也可以放在玄關處、鞋櫃除異味。
2. 快樂足浴
配方:乾薑18公克、川芎12公克、桂枝9克、木香9克、百部9克、艾葉6公克、白朮6公克、花椒3-6公克、板藍根6公克
作用:因艾葉、桂枝及川芎可升陽氣,由於冬天日照少陽氣偏少,對於容易犯憂鬱的人,可以拿來泡腳,一次約15分鐘即可,藥包可泡腳2次。
※
★ 茶飲類
3. 小甜甜玫瑰茶緩經痛
配方:玫瑰花9公克、肉桂3公克、陳皮3公克、乾薑6公克、紅棗3-6公克、枸杞3-6公克、黑糖適量。
作用:將藥材剪碎裝藥袋用熱水沖泡飲用,可在月經前腹部悶痛或月經不順時服用,經痛時也可以繼續喝,但玫瑰多吃會寒,不要多放。
4. 蜂蜜檸檬熱薑飲防感冒
配方:檸檬數片、500公克生薑一塊、蜂蜜少許
作用:將生薑洗淨帶皮拍碎,放入1000西西熱水中煮開40分鐘後熄火,等降溫後加入適量的檸檬、蜂蜜。在快感冒時,或覺得口乾舌躁時,就可喝個一兩天,等症狀消除即可停止。
※
※
老翁莫名學會寒冰腳,原來是周邊動脈阻塞
◎ 田兆緯/台中報導
※◎ 田兆緯/台中報導
南投仁愛鄉85歲黃姓老翁,3年來每逢寒流來襲,左小腿就會特別疼痛、冰冷,甚至還會腳趾發黑,原以為腿痛如針刺的感覺是因長期務農的後遺症,所以只到診所吃藥、打針了解。但他本周痛到無法行走,只好前往醫院求助,診斷罹患「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若不馬上處理,左腿恐會因缺血性壞死而截肢。所幸經醫療團隊會診,藉由「血管腔內氣球擴張術」治療後,他的左腿不再冰冷,還能下床行動,本周已經順利出院。
亞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隨著年紀增長,人體動脈血管的內徑會逐漸狹窄,造成血流量減少,不易輸送養份到遠端組織,因此出現「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症狀,例如兩腿疲勞無力、間歇性跛行等,而當患者靜止休息時,腿部若仍持續疼痛,代表血管阻塞情況開始惡化,一旦剪指甲不慎造成傷口,往往會出現潰瘍,若不及早治療,最後可能走上截肢一途。
※
※
36歲男心疾險猝死,憂二智能障礙子與4歲幼女
◎ 仲芝蓉/綜合報導
※◎ 仲芝蓉/綜合報導
33歲阿珍憶起4個月前36歲丈夫徐唯倫心臟病發時,仍餘悸猶存說,丈夫突然大叫一聲,就雙眼上吊失去意識,「好險緊急送醫後撿回一命,但醫生說他是先天性心律不整,已裝置心導管及去顫器,就怕再發作隨時會死掉」。
徐唯倫緩緩起身,他因手術後身體虛弱,左手開刀處無力舉起,由妻子協助穿上外衣,他皺眉無奈地說,2子1女都還就學,16歲讀高一的長子小軒和13歲讀國一次子小展都是智能障礙,女兒小愉才4歲讀幼稚園小班,「原想我身體一直很好,能再工作2、30年沒問題,怎料突然發現心臟有問題,想到未來,心就慌」。
★ 醫師鑑定重大器官殘障不能負重
徐家居住偏遠深山裡,小軒和小展學期間平日住校,小愉則坐娃娃車上下學,尚在愛撒嬌年紀的小愉,最喜歡圍繞在爸媽身邊,嚷著要幫忙照顧爸爸,阿珍耐心教她注意動作要輕柔,一邊憂心地說,家計原靠丈夫做木工維持,自己偶有農雜零工貼補,「醫生已鑑定丈夫的心臟為輕度重大器官殘障,不能再做粗重工,但當地沒有工廠、工作機會少,附近果園工作就到過年前結束,得等到年底產季再來,生活不知該怎麼辦」。
當地家庭中心社工說,徐家正申請低收入戶中,若通過每月將可領補助2萬6121元,加上農雜工不固定約3千元收入,扣2子在外就學食宿開銷、及還貸等支出,就剩1萬6千多元5口生活,公所正協助申請急難金,再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基金會訪視後已先自不指定捐款中提撥急難金暫紓困。
★ 高一智能障礙子學洗車分擔開銷
醫院社工說,徐唯倫8年前就曾心臟病發作昏倒,後自己醒來未就醫,其實心律不整若未詳細檢查不易察覺,他這次二度發作休克心臟損傷嚴重,猝死風險高。
從小和徐唯倫一起長大的堂弟說,以前一起做木工,他原本體力還不錯,連感冒都少,幾乎沒看過他請假,「怎知他得病這麼嚴重,大家都嚇到,祝他早日康復」。徐唯倫的妹妹說,4手足當中唯倫排行老二,三哥已往生,大哥和自己都育年幼子女,二嫂家3兄弟和2妹妹也都各自成家,已盡力湊借手術費近4萬元。
記者於學期間走訪長子小軒學校,正上洗車課的他,細心擦拭動作毫不馬虎。記者問小軒家裡情況,他先是眨眨眼似不知如何應對,之後平靜地說:「媽媽打零工,爸爸住院了不能工作 …。」
導師說,小軒雖領有輕度智障殘證,但他做事主動,自己份內工作做完,還會幫忙同學,每次下課他會自動收拾教具、整理課桌椅等等,「看得出家教很好,學校正與當地加油站商討合作,安排他下學期開始打工洗車,希望至少能分擔就學生活開銷。」
※
36歲男心疾險猝死,憂二智能障礙子與4歲幼女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2月04日
維生素片竟致癌!科學家揭露這個百年來的殘酷營銷騙局
希望之聲 ~ 2017年01月04日 轉載
恢復眼睛視力的幹細胞治療,於動物實驗上看見成效
全球醫藥新知 ~ 2017年01月31日
黑色素瘤無聲侵襲轉移全身,免疫療法救回一命
民報 新聞 ~ 2017年01月19日
幹細胞研究新突破,打破移植體重40公斤限制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2月14日
你喝的是中藥還是農藥?日本自己種藥材了
民報 新聞 ~ 2017年01月27日
※36歲男心疾險猝死,憂二智能障礙子與4歲幼女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2月04日
維生素片竟致癌!科學家揭露這個百年來的殘酷營銷騙局
希望之聲 ~ 2017年01月04日 轉載
恢復眼睛視力的幹細胞治療,於動物實驗上看見成效
全球醫藥新知 ~ 2017年01月31日
黑色素瘤無聲侵襲轉移全身,免疫療法救回一命
民報 新聞 ~ 2017年01月19日
幹細胞研究新突破,打破移植體重40公斤限制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2月14日
你喝的是中藥還是農藥?日本自己種藥材了
民報 新聞 ~ 2017年01月27日
酵素養生,健康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