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YT蛋白質1111輯

❀❀1
☆ ☆ ☆



蛋白质缺乏的八个表现以及应该吃多少蛋白质
鹏哥谈健康~2022年10月31日
☆ ☆ ☆
❀❀❀2
☆ ☆ ☆



十大優質蛋白質讓你減肥事半功倍,幫助肌肉生長
大莉莉營養師~2021年06月29日
☆ ☆ ☆
❀❀❀3
☆ ☆ ☆
氨基酸/BCAA/優質蛋白質大解密
Simple Protein/蛋白質5~2021年10月06日


簡單姐的一日蛋白質飲食紀錄示範
Simple Protein/蛋白質3→2~2021年08月13日


蛋白質你吃夠了嗎?每日蛋白質飲食紀錄表
Simple Protein/蛋白質3→1~2021年08月06日
☆ ☆ ☆
❀❀4
☆ ☆ ☆


一看就知道吃進多少蛋白質
Simple Protein/蛋白質2~2021年07月22日


馬上知道你每天需要吃多少蛋白質?
Simple Protein/蛋白質1~2021年06月30日
☆ ☆ ☆
❀❀❀5
☆ ☆ ☆
最健康的八种天然蛋白质来源,低碳生酮饮食必看
莎啦沒問題~2021年12月10日
☆ ☆ ☆
❀❀❀6
☆ ☆ ☆

增强胶原蛋白来延缓衰老的八种方法
鹏哥谈健康~2022年08月10日
🔥 有多少人知道胶原蛋白在骨骼中的重要性吗?为了对抗骨质疏松,许多人不停的去补钙,这个一点也不错,但是,你补充了胶原蛋白吗?胶原蛋白也是一种蛋白质。它是动物身体中最丰富的结构蛋白,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蛋白质,约占人体总蛋白质含量的三分之一,占干体重的25%。
🔥 人体构建组织和细胞是需要一个基础框架的,胶原蛋白就充当里面的框架成分,也就相当于我们房子里面的钢筋,准确的来讲,它更像是钢缆,它是由许多很小的纤维组合成更粗大的纤维。在我们的皮肤中,肌腱、骨骼以及软骨中,胶原蛋白大量存在。胶原蛋白不仅为组织和细胞提供一个支撑作用,胶原蛋白还参加人体的免疫反应,组织修复等许多过程。


吃什麼補什麼嗎?人缺少了膠原蛋白會怎麼樣?
四維健康~2022年07月29日
👉 00:00 膠原蛋白的重要性
👉 02:19 含膠原蛋白的食物
👉 05:48 利於產生膠原蛋白的營養素
👉 08:04 其他影響膠原蛋白的因素
☆ ☆ ☆
❀❀❀7
☆ ☆ ☆

增肌時該怎麼吃?最佳的增肌飲食策略
CYFIT兆佑~2022年09月12日


吃高蛋白會傷腎?
營養師 Emma/營養小學堂EP03~2020年07月14日
☆ ☆ ☆
❀❀❀8
☆ ☆ ☆
蛋白質吸收上限?一次不要吃超過30g?
營養健身葛格Peeta/英語~2018年02月18日


想要變壯?攝取蛋白質的三個原則
CYFIT兆佑~2020年07月05日


消滅發炎抗掉髮,需要蛋白質!名醫評選四類蛋白質食材這樣挑
早安健康/劉博仁醫師~2022年08月31日
👉 0:34 人的免疫力幾歲是關鍵?
👉 4:05 免疫力失衡的原理是什麼?
👉 5:28 蛋白質是免疫系統的儲備物資?
👉 6:52 每天需要攝取多少蛋白質?
👉 9:11 高蛋白蔬菜也可以補充蛋白質?
☆ ☆ ☆
❀❀❀9
☆ ☆ ☆
蛋白質食物真能助長肌肉嗎?
VS MEDIA/楷教練~2020年03月28日


狂吃蛋白質傷身?被加工的研究論文可信嗎?
李茶~2022年06月18日
🔹健身界普遍會覺得吃多蛋白質是沒問題的,但醫學界卻不這麼認為,通常更為保守。研究論文會有的盲點:
一、有目的性的產出(利益掛勾),畢竟學者沒錢也沒辦法做研究。
二、確認性偏差導致整篇研究並不客觀。
三、實驗體通常非人類,很多甚至只是假說。
四、受測時間太短,八週內很難看出長期的影響力。


電鍋四種高蛋白懶人健身餐教學
May Fit~2021年01月27日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YT蛋白質1131輯~補品
YT蛋白質1121輯
YT蛋白質1111輯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10

2022/11/10

營養素1111輯

❀❀❀1
☆ ☆ ☆
補充 Omega-3 脂肪酸,助於減輕認知障礙
★ 林怡亭/報導記者

75歲的陳女士自從20年前從學校退休後,就一直從事服務社會的志工工作。然而大約5年前,家人發現陳媽媽話變少了,有時吱吱嗚嗚半天說不清楚,表達能力變差,甚至鄰居也常看見陳媽媽站在附近的路口東張西望很久,有點不知所措的樣子,最後還是靠鄰居上前協助才安全回到家中,後來到醫院就診,才知道當時已經罹患失智症。
失智症造成病人和家屬極大的衝擊,其中最主要的是阿茲海默症,至今尚未發現有效治癒的藥法,以現今最常使用的膽鹼酯酶抑制劑為例,藥物效果不佳、副作用大,因此研發安全有效的治療日形重要。此外,目前診斷阿茲海默症除了依賴臨床症狀,腦脊髓液和腦部影像檢查外,並無明確簡易的血液生物標記檢驗可供診斷或預後使用。在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的指導之下,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老化學程博士生林邦彥醫師完成發表創新研究。
林邦彥醫師指出,由於 Omega-3 脂肪酸(EPA/ DHA)潛在的抗發炎效果已被證實和減少認知缺損有正相關性,在跨中醫大、台中榮總和草屯療養院的研究團隊所完成的多中心大型研究中,結果發現,Omega-3 脂肪酸的補充有助於減少阿茲海默症患者視覺空間和口說能力的缺損。林邦彥醫師表示,研究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大型雙盲隨機分配的臨床試驗,比較不同成份的 Omega-3 脂肪酸的臨床效果。過去相關臨床試驗大多選擇以DHA為主的介入治療研究,而且大部分只發現對極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之助益。
而個新的研究結果顯示,EPA在延緩視覺空間和口說能力的退化的效果上,比DHA的效果更為顯著。此外,除了此次研究以不同 Omega-3 脂肪酸的組合方式為世界首創,該研究更首次發現血液中的趨化因子,可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患者認知障礙之生物標誌。研究成果近期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大腦,行為與免疫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刊登。

研究:補充 Omega-3 脂肪酸,助於減輕認知障礙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11月21日
☆ ☆ ☆
☆ ☆ ☆
❀❀❀2
☆ ☆ ☆
美國營養師曝均衡攝取這些營養素,增強免疫力
� 編輯部整理

飲食對於免疫系統非常重要,美國 Trufts 大學營養免疫團隊負責人 Simin Meydani 表示,適當且均衡地攝取微量營養素,包括鋅、硒、維生素(維他命)C、維生素E、維生素D等,可以幫助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提升對於流感、感冒的防禦力。
【鋅】根據CNN報導中指出,一項研究表示,老年人血清中若缺乏「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2倍,另外,在感冒初期時若服用鋅錠劑,會增強免疫系統,加快復原,每日推薦劑量為女性8毫克(mg),男性11毫克,不超過五天。而根據台灣衛福部發佈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男性成年人及懷孕期女性每天的鋅攝取量為15毫克,未懷孕的女性成年人則為每天12毫克。鋅主要從海鮮攝取,包括牡蠣、蟹、貝類,其他包含堅果、肝臟、瘦肉(尤其紅肉)、蛋、牛奶、全麥穀類、芝麻,也都含有鋅。不過,鋅會干擾抗生素的有效性,或與某些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產生負面影響,另外攝取過多的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腎結石的發生率,因此若要補充「鋅」務必先諮詢過專業醫師。
【礦物質硒】硒是天然礦物質,在土壤中含有硒。對人體而言,硒有抗氧化功能,也可以激活免疫細胞,能夠減少炎症、增強免疫力。從飲食中可以獲得大量硒,包含海鮮、家禽、雞蛋、乳製品、穀物和堅果,尤其是巴西堅果,其含量高達 91 微克。只需要 5 個巴西堅果,就可達到成人每日攝取上限(400 微克)。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若服用過多會導致噁心、腹瀉、皮疹、頭髮或指甲脫落、牙齒變色、易怒和神經系統問題。
【維生素 C、E】大多數人認為維生C可以增強免疫系統並預防感冒,然而,迄今為止的研究評論發現,只有輕微的有益效果,尚無明顯證據證明可以預防感冒。維生素 E 在增強身體的免疫反應方面可以發揮「雙重作用」,在體內充當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Meydani 表示,「維生素E具有抗炎作用,也可以提升身體的免疫力」。維生素E可以從橄欖油、核桃、杏仁、糙米等食物攝取,不過萬一攝取過量的維生素E,要小心高劑量的維生素E可能會造成血液凝固障礙或血脂過高等風險,Meydani 補充,每天建議攝取200國際單位(IU)最佳,不過要由食物中獲得200IU的維生素E相當困難,因橄欖油一大湯匙也僅 1.74IU,必須服用補充劑,以達建議攝取量。
【陽光維生素 D】Meydani 表示,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骨骼強健,也與糖尿病、癌症、心臟病、免疫疾病有關,但目前尚未有確鑿的證據顯示其中的因果關係。而當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到皮膚時,存於皮膚油脂曾當中的維生素D前驅物,才會轉化成維生素D,因此稱作「陽光維生素」,因此皮膚較黑或生活在陽光不足地區的人可能缺乏維生素D,老年人和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也可能缺乏維生素D,他們需要每天補充。要補充維生素D,除了多曬太陽,也可吃秋刀魚、鮭魚、鯖魚、蛋黃、黑木耳、乾香菇、優格、肝臟、全脂牛奶等食物。不過,攝入過多也會造成中毒風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指出,「大多是因為過度使用補充劑引起的,中毒現象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便秘、虛弱和體重減輕。」
《文章來源/CNN/How to use food to boost your immune system》

美國營養師曝均衡攝取這些營養素,增強免疫力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11月29日
☆ ☆ ☆
☆ ☆ ☆
益生菌百百種,營養師挑選益生菌的六大指南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12月06日☆☆
☆ ☆ ☆
❀❀❀3
☆ ☆ ☆
☆ ☆ ☆
☆ ☆ ☆
☆ ☆ ☆
☆ ☆ ☆
褐藻有什麼功效?研究顯示免疫調節、抗腫瘤、促進傷口癒合超適合術後保養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12月08日
☆ ☆ ☆
❀❀❀4
☆ ☆ ☆
吃紅麴、銀杏補身當心不良反應!你踩中幾個地雷?
★ 曾正豪/報導記者

常看廣告或聽親朋好友說吃紅麴、銀杏對身體好,你也躍躍欲試嗎?先別急!紅麴、銀杏葉等產品容易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若未經專業評估就食用,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為此,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社區藥局郭建宏藥師分享服用紅麴、銀杏葉的相關知識,快來看看你是否已誤踏地雷而不知?食藥署說明,若紅麴產品中的 monacolin K 成分含量達到法規標準時,可申請為具有調節血脂肪功效的健康食品。但不少民眾為了健康購買含紅麴的食品,卻不知道其中的 monacolin K 成分與「statin類」降血脂藥的成分類似,併用會增強降血脂藥品的副作用,例如 : 可能導致肝、腎損傷、提高肌肉病變與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率、發生不明原因的痠痛、尿液顏色改變等症狀。
郭建宏藥師補充,除「statin類」降血脂藥,紅麴也可能與多種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即使服用時間錯開,仍有可能造成危害。例如:與其他降血脂藥品(如gemfibrozil、niacin)併用,可能會提高橫紋肌溶解症發生率;與抗黴菌藥物(azole類)同時使用,可能增加肝毒性及肌肉痠痛等副作用;與抗凝血藥品(warfarin)合併使用,可能影響凝血功能。另外,經常聽到的銀杏果(俗稱白果)是一般食品,並沒有治療疾病的效果;具有療效的主要是「銀杏葉萃取物」,我國以藥品管理,核准作為處方藥品的適應症為「末梢血行障礙」;指示藥品適應症為「末梢血行障礙之輔助治療」。
郭建宏藥師強調,指示藥品雖然不需醫師處方,但仍需諮詢醫師、藥師或藥劑生,不建議自行使用,且其效果僅限於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對於老年失智、中風及動脈血管疾病,並未證實有治療效果,因此勿過於聽信廣告或謠言,反而傷害健康。最後,郭建宏藥師提及,銀杏葉會抑制血液凝集,與抗凝血劑(warfarin)、抗血小板藥品(如aspirin、clopidogrel)和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劑(NSAID)併用,可能會出現交互作用,且銀杏葉萃取物會增加手術出血的風險,若正在服用請務必告訴醫師,並於手術前七天停止使用。

吃紅麴、銀杏補身當心不良反應!你踩中幾個地雷?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11月24日
☆ ☆ ☆
瞄準睡眠商機,本土「芝麻素」搶進市場
match 生活網/台灣好報~2021年12月29日/保健品
肥胖、衰老根源在喪屍細胞!抗衰老物質促進健康窈窕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1年12月29日/保健品
☆ ☆ ☆
☆ ☆ ☆
❀❀❀5
☆ ☆ ☆
減緩關節痛首選魚油?國際期刊:綠唇貝更勝魚油
★ 諮詢/葉爵榮 藥師

關節炎對於許多長輩來說就像是一場惡夢,影響行動力以外,還會帶來疼痛不適,而對於關節炎除了用藥以外,保健品也出現了很大的市場,其中魚油在各大廠商不斷的宣傳造勢下,硬生生地打開一片天地,幾乎成為關節炎保健首選,其諸多副作用也一併被忽略,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葉爵榮藥師指出,在過多宣傳優勢的情況下,魚油有被隱惡揚善的趨勢,其可能造成噁心、食慾減退、便秘、嘔吐、腹瀉、脂肪糞等副作用幾乎被掩蓋,其實針對抗發炎的狀況可以有更好的選擇,近年來針對改善關節炎的保健成份最被提及的莫過於綠唇貝,國際期刊上更是有研究論文指出綠唇貝效果更勝魚油!
綠唇貝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比較陌生,葉爵榮藥師說明綠唇貝也稱為綠唇貽貝或綠貽貝,屬於紐西蘭特有種,最初是科學家發現居住在紐西蘭沿岸的毛利人,於關節炎的發生率比居住在內陸的人來的低,而隨後發現毛利人的飲食中,習慣會食用新鮮的生綠唇貝,間接發現了綠唇貝中蘊含了如 Omega3 等多種脂肪酸與軟骨素、維生素E和C、鋅、銅、錳等營養素,對於身體發炎、關節發炎等效果極佳。而後於動物實驗中發現,對於寵物的關節炎舒緩以及關節養護都有一定的效果,家中若有毛小孩的民眾相信對於綠唇貝並不陌生,甚至近年來在寵物界還有關節炎聖品的美稱,直接混入動物飼料內給寵物食用,能幫助改善寵物的關節炎,也被研究證實對於人體抑制關節發炎、腫脹及關節疼痛均有效果。
不過綠唇貝所含營養素的萃取卻有所限制,葉爵榮藥師解釋,目前已從實驗中了解到,綠唇貝中所含的脂肪酸較容易被破壞,因此無法透過熱處理的方式,需透過專利技術低溫萃取,而其萃取出的 PCSO-524® 為富含90種脂肪酸的綠唇貝獨特萃取物,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效果性與無副作用的特點,甚至能取代部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不過為了保持其活性與效果,製程上則需使用液態軟膠囊,俗稱小紅丸,若製成粉狀或錠劑則會影響其活性,使效果大打折扣。
葉爵榮藥師提醒民眾,除非特殊外力或疾病影響,否則關節炎的造成非一日之寒,平時就應透過運動強化肌肉、日常飲食攝取足量營養素,而一旦發現有關節炎的症狀,還是建議先就醫尋求醫師協助,確認病況並與醫師討論後再行購買與服用保健品,尤其在需要藥物協助控制的狀況下,就需考量保健品是否與藥物有太強的疊加效果,保健品本身的副作用也需考慮進去,如魚油可能帶來的噁心、嘔吐、腹瀉等,甚至其含有的EPA不適合孕婦或特殊族群,綜合評估效果與副作用,才能給自己一個最好的選擇,幫助關節養護更進一步。

減緩關節痛首選魚油?國際期刊:綠唇貝更勝魚油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1年11月23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6
☆ ☆ ☆
吃魚油有什麼好處?營養師帶你認識 EPA、DHA功效
� 陳筠臻/營養師

近年來熱門的保健食品總少不了魚油,不過市面上的魚油產品五花八門,背後的成分總是讓人眼花撩亂,常聽到的 EPA、DHA 也是一知半解!到底魚油的功效是什麼?我適合吃魚油嗎?
魚油是指從深海魚類淬煉出的油脂,生活在極低溫海水的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牠們的脂肪不會凝固而保持液態,這是因為其富含 Omega-3 家族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而這兩種成分在身體機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 血液清道夫 EPA 能夠抗發炎、降低血脂、減少血栓。
EPA 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的縮寫,能夠從飲食中的 α-次亞麻油酸合成。從代謝角度來看,EPA 會和 Omega-6 脂肪酸競爭相同的酵素,抑制發炎物質的產生,發揮抗發炎作用保護心血管。EPA 也能減少脂肪酸的合成、增加膽固醇代謝速率,幫助血脂、血膽固醇調節,同時可以活化血管內皮細胞的舒張因子,抑制血小板凝集,預防心肌梗塞及腦栓塞發生。
� 顧腦又護眼 DHA 保持腦力清晰更找回晶亮。
DHA 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noic acid)的簡稱,人體能進一步將 EPA 轉化為 DHA。人體的視網膜和大腦細胞有大量的 DHA,是形成細胞膜和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成分,能夠提供腦神經突觸營養來源,增強學習力和記憶力,讓思緒更靈光。DHA 還是少數可以到達眼睛感光細胞的營養素,能提升視覺功效並減少光線傷害,降低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的發生率,調節油脂分泌改善乾眼症。
� 什麼人適合補充魚油?① 高血脂:調節血脂、改善動脈粥狀硬化。② 關節發炎及痠痛:減輕炎症。③ 用眼過度:視力保健。④ 大量用腦:提升記憶力、改善健忘。⑤ 懷孕及哺乳婦女:提供胎兒腦部發育養分。⑥ 兒童:助於大腦發育、提升學習效率。
� 選用魚油要注意!補充前應考慮個人狀況。
富含 EPA 和 DHA 的魚油不只有益心血管的健康,對於腦部認知、眼睛保養也很有幫助。每週至少吃二次的魚類,從天然食物中補充優良的 Omega-3 脂肪酸是最好的,如果不喜歡魚的腥味、對海鮮過敏,或是對重金屬汙染有疑慮,不妨選擇市面上的保健食品。營養師提醒,魚油具易氧化的特性,宜選擇添加抗氧化的維生素 E 或 β-胡蘿蔔素產品以防變質。近鄰產期的媽咪們為避免大量出血,選擇 DHA 較高的魚油或藻油較佳,若有服用抗凝血劑、降血脂藥物的人應避免食用魚油,減少藥物交互作用發生。

吃魚油有什麼好處?營養師帶你認識 EPA、DHA功效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2年01月19日
☆ ☆ ☆
吃魚油護心?專家詳解這些天然脂肪酸也很優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12月17日
秋冬護心不只吃魚油!綠唇貝、亞麻仁優質脂肪酸教你怎麼吃
match 生活網/台灣好報~2021年12月16日
魚油含DHA和EPA兩種Omega-3脂肪酸,有助護心健腦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1年12月16日
☆ ☆ ☆
☆ ☆ ☆
❀❀❀7
☆ ☆ ☆
葉黃素、B群、益生菌、鈣片,這些保健品你吃對了嗎?
★ 賴以玲/報導記者

對工作忙碌、營養不均的現代人來說,藉由補充保健食品來維持身體健康機能成為一種選擇。長時間使用3C產品,擔心影響視力時,有人會補充葉黃素來保健眼睛;加班熬夜、勞累不堪時靠維生素B群來補充體力;或是長期有排便困擾、過敏體質的人補充益生菌來調節腸道菌叢及免疫系統…這些常見的保健食品到底有何功用?該怎麼吃?哪些人需要補充?雙和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陳薏丹從專業角度為你一一解惑
由於葉黃素無法靠人體自行合成,因此飲食是葉黃素唯一來源,深綠色及黃綠色蔬果,如菠菜、地瓜葉、南瓜、玉米等為富含葉黃素的食物來源,但根據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調查,大部分的人蔬果量皆攝取不足,加上使用3C產品的時間過長,因此可藉由補充保健食品來攝取葉黃素。市售保健食品的葉黃素可分為「游離型」和「酯化型」2種,游離型葉黃素可直接在小腸被吸收,而酯化型葉黃素則需透過腸道酵素輔助分解才能吸收,因此建議於飯後補充,與食物中的油脂混和消化,以增加吸收率。
葉黃素的補充重點在於持續性而非劑量高低,日常保健補充劑量只需6毫克就夠,除了注意補充劑量外,葉黃素需長期且穩定的補充才能提高血中葉黃素濃度。主因黃斑部獲得葉黃素的速度非常慢,因此短則2個月才能增加、半年期濃度才能維持有效穩定。維生素B群含有8種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1、B2、B6、B12和B3(菸鹼酸)、B5(泛酸)、B9(葉酸)、B7(生物素),主要的食物來源包括魚、蛋、牛奶、瘦肉、深綠色葉菜等。
維生素B群的主要作用是擔任輔酶參與能量代謝,就是將食物裡的營養轉化成身體所需能量。也因此維生素B群攝取不足時會造成代謝能力下降,身體就會感到虛弱無力。由於人體需求量不高,只要每天飲食均衡,不致造成維生素B群缺乏。不過還是有些人需額外補充維生素B群,像是吸收能力不好的老年人、長期吃全素者,還有生理期時容易貧血、頭暈的女性,以及經常熬夜、作息不正常的人,需要補充維生素B群提升代謝力。
維生素B群的補充劑量以產品標示為主,且因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的維生素,過量的維生素B群會隨著尿液排出,因此過度補充對身體無益。若擔心吃了維生素B群晚上會失眠,建議可於白天補充。益生菌是腸道內有益菌的統稱,只要是有益健康的細菌都可稱為益生菌。益生菌是許多家庭的必備保健食品,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可達到不同的保健效果,如調整腸道健康、調節免疫功能等功效。
通常家長會給孩子補充益生菌,多因小孩便秘和過敏問題,不過小孩如果不愛吃蔬菜,缺乏膳食纖維,還是無法在體內養出好菌,如能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做為益生菌養分,就能提高養成腸道好菌功效。臨床顯示洋蔥、蘆筍、蘋果、香蕉、牛蒡、黃豆等食物富含膳食纖維,有助益生菌生長。選購益生菌產品時,民眾可以評估自己的需求,並選擇對應功效的益生菌菌株,並連續補充6個月,才能達到保健功效。
日常飲食中可從乳製品、豆製品或堅果種子類等補充鈣質,隨著年齡增長,人體骨質就開始像溜滑梯一樣,慢慢下滑流失,至中年以後骨質會逐年減少0.3至0.5%,因此攝取足夠的鈣可減緩因年長而流失骨質的速度,特別是更年期女性以及素食者,更需注重鈣質的補充。市售鈣片種類眾多,其中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和胺基酸螯合鈣有什麼差別?又該如何選擇?
碳酸鈣和磷酸鈣的鈣含量為40%,不過腸胃不好的人吃了容易脹氣、便秘,檸檬酸鈣的鈣含量為20%,胺基酸螯合鈣的鈣含量也約是20%。但吸收率相比,胺基酸螯合鈣的吸收率高達90%,其次則為檸檬酸鈣,吸收率為35%,而碳酸鈣和磷酸鈣的吸收率為25至30%。要讓鈣質能有效吸收,還得有維生素D的幫助,因此每天可在陽光下散步10至15分鐘幫助維生素D生成,也可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黑木耳以及菇類等),促進鈣質吸收。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建議,青少年、成年人及年老者每日建議鈣攝取為1,000至1,200毫克,但因每次的鈣吸收飽和量為500毫克,建議依照產品標示分次服用,以達到一天所需的量。魚油的主要成份為 Omega-3 脂肪酸,其中包括DHA、EPA。DHA與腦部和眼睛血管相關;而EPA能抗發炎、降低血脂。日常飲食可選擇鮪魚、鰤魚、鯖魚、秋刀魚、鰻魚、沙丁魚和鮭魚等富含魚油的深海魚類、海藻或藻油作為攝取 Omega-3 脂肪酸的來源。孕婦和哺乳中的媽媽每日需要200毫克DHA,每週攝取1至2份的魚類即可滿足需求量。
由於魚油為脂溶性,與脂肪一起補充較能吸收,因此建議餐後或隨餐吃,效果更好。有些人會擔心魚油是否有重金屬殘留?由於市售魚油多為小型魚萃取製成,不致有重金屬殘留問題;選購時也可多注意產品的重金屬檢驗報告說明。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魚油(DHA+EPA)攝取應小於2克,因此民眾購買市售魚油商品時應查看其標示避免補充過量,而且魚油具有抗凝血的特性,不能與凝血功能異常、或者服用相同藥理功效的藥物一起食用,如果民眾本身有凝血功能不全、懷孕32週以上或近期有開刀者,則不建議補充魚油。

葉黃素、B群、益生菌、鈣片,這些保健品你吃對了嗎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1年12月03日
☆ ☆ ☆
這樣做「鈣」有效!補鈣六妙招,提高鈣質吸收率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2年01月14日
鈣質流失的常見原因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11月23日
☆ ☆ ☆
抗衰老保持年輕的關鍵是它!《自然通訊》:血液中需保持適中含鐵量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7月27日
原來鐵質有動物鐵跟植物鐵?快看補鐵食材排行榜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12月02日
時常感到疲憊或沮喪嗎?其實這就是缺乏維生素D徵兆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1年12月15日
☆ ☆ ☆
❀❀❀8
☆ ☆ ☆
保健品和三高藥混吃會有副作用嗎?分開吃比較好
★ 王芊淩

隨著年末到來,不少家人開始買保健食品送給長輩,且台灣人愛吃保健品,人人家裡都有好幾罐,但在服用這些保健品同時還可以吃三高的藥物嗎?藥師提醒:「很多保健食品和藥物是有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像是益生菌與抗生素藥物也至少間隔一小時再服用。」年逾 60 陳先生走進藥物諮詢室,一開頭就問「藥師,我孩子春節帶很多保健食品回來,像是葡萄糖胺、益生菌、Q10膠原蛋白,但是我老婆有糖尿病和高血壓,我自己有高血脂,我們都有在吃藥,我是想說這些保健食品跟這些藥一起吃,比較方便也比較不會忘記啦,這樣可以嗎?」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廖玲梅藥師說明:「許多人在年節都會收到許多保健食品,也會擔心囤積放置過久而過期,因此會將保健品與平常定期服用的藥品一起服用,但是由於兩者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建議要先瞭解保健食品與藥品的成分,及自己疾病控制的情形。」尤其是如果糖尿病友如有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服用葡萄糖胺時,應增加血糖監控測量次數,若想長期攝取葡萄糖胺,應與醫師討論服用量與次數。若以飲食控制或服用 1-2 種口服降血糖藥的病友,若平常糖化血色素檢測值都在 6.5 %以內,則可正常服用葡萄糖胺。另外,一般常見用於胃腸道或過敏症狀改善的益生菌,因為不同類別菌屬或菌量的存活率不同,為避免益生菌在抵達腸道前就陣亡無效,廖玲梅建議:「益生菌與抗生素藥物分開食用,至少間隔一小時再服用較佳。」
若有服用抗凝血藥品「Warfarin」的病人,則要避免同時服用葡萄糖胺和 Q10 ,以免增強藥效引發出血。廖玲梅表示:「民眾對保健食品的期望往往高於保健品的實際作用,實際上對身體最有幫助的是遵循醫囑、例行服藥,藥品和食物的交互作用種類繁多,就醫時應主動告知目前服用藥物、中草藥與保健食品有哪些,醫師會根據就醫情況為您選擇適當的藥物。」尤其是多重疾病、多重用藥、特殊用藥者,也會多吃許多保健品調養身體,但為了避免造成身體過多的負擔可以諮詢藥師,提升用藥安全。

保健品和三高藥混吃會有副作用嗎?藥師提醒:分開吃比較好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11月26日
☆ ☆ ☆
使用抗凝血劑要小心什麼?藥師教「防交互作用」撇步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07月14日
☆ ☆ ☆
☆ ☆ ☆
營養素1111輯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9

2022/10/25

YT飲食1113輯�

❀❀❀1
☆ ☆ ☆



吃錯小心敗血症?益生菌五種NG吃法
健康2.0/江P醫件事131~2022年05月17日
☆ ☆ ☆
❀❀❀2
☆ ☆ ☆



九大健康食品,你不应该错过
鹏哥谈健康~2022年06月29日
☆ ☆ ☆
❀❀❀3
☆ ☆ ☆

教你飯店不外傳的綠豆湯秘方,久煮不紅易起沙,超好吃
美食彩味VS明玥美食~2022年08月09日

用電鍋做紅豆湯、紅豆紫米湯
芬姐&台菜一姐~2022年05月07日
💡1、處理紅豆、第一次悶煮:紅豆洗過,挑出壞豆。入鍋加水後,放入電鍋,外鍋一杯水,開始第一次悶煮,等待開關跳起。
💡2、加食材第二次悶煮:黑糯米/黑糙米/紫米(任選一種)洗淨後,加入內鍋中,加入糖、鹽。外鍋一杯水,再次加熱悶煮。第二次開關跳起後,悶15分鐘以上。試吃紅豆是否軟爛合乎自己的口感,ok的話,就不用第三次悶煮。
💡3、可選擇第三次悶煮:紅豆若不夠軟爛,外鍋加半杯水,再悶煮,開關跳停即可。
💡4、加飲料:紅豆湯可熱的吃,加上新鮮牛奶或拿鐵。想冷的吃的話,可以先冷藏後再吃。吃之前,適當加入新鮮牛奶或拿鐵,調整到自己喜歡的口味即可。

紅蘿蔔炒蛋,無油煙料理,一鍋到底炒出鮮甜新高度
芬姐&台菜一姐~2022年04月09日
👉 紅蘿蔔刨細絲。
👉 鍋中加入紅蘿蔔絲、水、鹽、油,食材放好再開火。
👉 水滾後轉中小火悶煮。
👉 紅蘿蔔半熟,鍋內尚有水時加入雞蛋,在鍋中將蛋撥散,蓋上鍋蓋繼續悶煮。
👉 紅蘿蔔煮熟,火力加大一點,將湯汁收乾。

雞蛋包豆腐,軟上加軟的扒飯料理
章新漫談~2022年05月17日
🔹板豆腐一塊,切1cm片狀
🔹雞蛋3顆,打散,加鹽 (1/2小匙)
🔹蔥2~3根,切蔥花,分蔥白蔥綠
🔹辣椒1根,切圈
🔹蒜2~3瓣,切末
💡一、不沾鍋放油 (2大匙),開小火,放入2/3蛋液,待底部稍凝固以放射狀排入豆腐,再加餘下的1/3蛋液。
💡二、轉中火,待蛋液完全凝固後,將盤子扣入鍋中倒出蛋豆腐,再將之滑入鍋內,烘烤反面30秒~1分鐘,熄火,盛盤備用。
💡三、原鍋放入蔥白、辣椒,炒香後轉小火加入醬油、蠔油、糖 (1~2小匙)、半碗水,轉大火燒開收汁,放入蛋豆腐煮2分鐘,撒上蔥綠、辣椒,即可出鍋。
☆ ☆ ☆
❀❀❀4
☆ ☆ ☆

綠豆湯、綠豆薏仁湯新配方,四步驟加一個秘密武器
芬姐&台菜一姐~2022年07月30日
👉 00:00 綠豆薏仁湯食材介紹。
👉 00:59 處理脫心薏仁。
👉 02:25 將綠豆煮開。
👉 03:32 綠豆以冬瓜露增味。
👉 04:40 甜味調淡。
👉 05:03 加入秘密武器。

電鍋完成蜜紅豆和紅豆餡,免浸泡法
過動娘娘的生活日常~2022年07月15日
1、紅豆洗淨。冷水淹過紅豆(不需浸泡)加熱煮沸後水倒掉,洗淨瀝水。
2、紅豆加水880g放入電鍋,外鍋加2杯水後開始煮,開關彈起(日象電鍋45分鐘),續悶15分鐘。
3、外鍋再加1杯水續煮,開關彈起(日象電鍋20分鐘)後再悶15分鐘。
4、趁熱取出最上層紅豆一碗(200g),加入砂糖40g拌勻→蜜紅豆。
5、剩下的紅豆加水400g(剛好淹過紅豆),外鍋2杯水,電鍋續蒸。再以瓦斯爐煮至水收乾(約7分鐘)。
6、加入180g砂糖拌成泥。
7、置涼後冷藏或冷凍。

碗粿做法,黃金比例&自製蒜泥醬油膏
芬姐&台菜一姐~2022年07月23日
👉 00:59 紅蔥頭爆香
👉 01:51 煮香菇肉燥
👉 02:47 水加入肉燥煮及調製粉漿
👉 03:54 粉漿與肉燥結合攪拌
👉 04:14 微調味道與粉漿流動度
👉 04:53 裝碗及鋪面
👉 05:24 蒸煮(三種器材示範)
👉 06:33 製作蒜泥醬油膏

快速一周備餐,四款簡易可冷凍飯糰
小田太太の玩樂廚房~2022年04月08日
🔹 和風豬肉飯、培根炒蛋花椰菜飯、鮭魚毛豆飯、奶油玉米雞肉飯。
☆ ☆ ☆
❀❀❀5
☆ ☆ ☆

半夜三點早醒?常按二個淤堵點,一覺到天亮
健康管理師李曉~2022年09月02日
🔹魚際、太渊、孔最、尺澤四穴之經絡間。

IH爐鍋具挑選、原理、優缺點一次搞懂
阿淇博士 Dr. Achi~2022年09月02日
👉 00:00 IH爐vs黑晶爐
👉 02:05 沒有磁性也能用IH爐
👉 03:46 黑晶爐適用什麼鍋?
👉 04:36 鐵鍋
👉 08:17 琺瑯鐵鍋
👉 09:48 不銹鋼鍋
👉 11:04 鋁鍋怎麼挑?
👉 13:40 IH爐的優缺點

人老眼花視力下降,我用拍眼眶保養法,三天眼睛清澈明亮
健康管理師李曉~2022年09月02日

百搭鷹嘴豆泥,滿滿蛋白質,抹麵包、沙拉醬都好吃
培仁蔬食 MAMA~2022年06月24日
☆ ☆ ☆
❀❀❀6
☆ ☆ ☆

平底鍋可以做花卷,蓬松暄軟又多層
民寒食藝~2022年05月10日

范秀琴老師祖傳家園的小驚喜,簡單做左手香防蚊液
自然舒食~2022年10月04日

蔬食素食蛋白質這樣補
健康醫起聊/Renee 營養師~2022年06月10日
🔹 植物五辛素,可以吃五辛:蔥、蒜、韭、蕗蕎、洋蔥,也可以吃辣、薑。
🔹 蛋奶素、奶素、蛋素,是指在「全素的定義範圍上」再加上吃蛋奶、奶、蛋。
👉 00:31 蔬食素食有何不同?
👉 03:36 為什麼蛋白質很重要?
👉 04:11 蛋白質不足有什麼症狀?
👉 05:47 為什麼吃素容易缺乏蛋白質?
👉 07:54 優質植物性蛋白質食物有哪些?
👉 10:25 蛋白質要補多少?
👉 11:32 蔬食素食如何健康補足蛋白質?
👉 13:01 草食營養師 Renee 重點總整理

水煮荷包蛋無散花,無白沫,個個完整又漂亮
美食彩味VS明玥美食~2022年03月26日
☆ ☆ ☆
❀❀❀7
☆ ☆ ☆

把綠豆倒進絞肉機做涼粉,勁道爽滑又解暑
百變小廚坊~2022年06月17日

百吃不厌的肉松面包卷,普通面粉就可以做
jin的美食~2022年06月17日

软皮绿豆糕,独特的80年代老做法
老爸的食光~2022年05月03日
👉 0:32 白芸豆100克/带皮绿豆250克,以上两种豆子加水浸泡15个小时,天热绿豆放在冰箱里浸泡,浸泡软之后白芸豆去皮,然后两种豆子一起蒸熟。
👉 1:40 绵白糖80克(放入绿豆碾压成沙,糖不多不是很甜,可以根据自己口增加)。
👉 2:06 熟白芸豆/牛奶100克/绵白糖10克,酵母粉3克,中筋粉150克左右。
👉 3:07 黄油10克(或食用油)。
💡 电饼铛全程中小火预热,两面烙制上色即可,全程15分钟左右,翻2次面就差不多。

把土豆放進破壁機里,瞬間變涼粉,比涼皮好吃
百變小廚坊~2022年04月09日

自製綠荳雪糕、冰沙、綠荳糕
老爸的食光~2022年07月05日
💡 綠荳250克洗幹淨浸泡4個小時左右,然後蒸30分鐘左右蒸熟,放涼之後壓成較粗顆粒的綠荳沙,可以放在冰箱裡冷凍保存。
💡 視頻中一共做了1盃冰沙、5支雪糕、10塊綠荳糕,用了450克至500克的牛奶,糖可放、可不放,根據自己口味添加,最後的綠荳糕(一半的綠荳沙的量,放了40克黃油)。

老式綠荳糕,無油低糖,入口即散、清熱解暑
老爸的食光~2022年06月14日
🔹白芸荳100克/帶皮綠荳250克。
🔹白芸荳加水浸泡15個小時,綠荳直接研磨成粉過篩1至2遍,然後兩種材料放在蒸鍋裡,水開記時中火蒸30分鐘左右。
🔹兩種材料蒸熟以後,白芸荳去皮,綠荳再過篩1至2遍,加入適量的白糖,用帶有均質功能的設備攪打均勻,最後用磨具輕壓成型。
🔹白糖根據自己口味添加,要用糖粉(白砂糖磨成的粉)。

老婆餅,奶奶不準更改配方的南瓜餅
魯國巧娘在台灣~2022年08月10日
☆ ☆ ☆
❀❀❀8
☆ ☆ ☆
想吃不用出去買,教你做火龍果月餅
民寒食藝~2022年08月28日

今天才知道,把生薑裝進罐子中,存放一年和新鮮的一樣
美食彩味VS明玥美食~2022年10月23日

食材保存密技!隔夜菜會致癌?
阿淇博士 Dr. Achi~2022年06月17日
👉 00:38 保存期限不可信
👉 02:33 肉品與麵包
👉 03:10 蔬菜類
👉 05:13 香草類
👉 06:24 蔬菜水果分開放
👉 06:45 根莖類
👉 08:36 隔夜菜

山藥加百合、梨、枸杞湯,補腎、助眠、治咳
乐厨怡妈~2022年03月26日
☆ ☆ ☆
❀❀❀9
☆ ☆ ☆

生薑撒上一把小蘇打粉,放一年也不乾癟不發芽
美食彩味VS明玥美食~2022年04月05日
💡 食用小蘇打粉、紙巾、紙箱封存。
☆ ☆ ☆

泡發乾香菇最忌直接加水泡,二分鐘全泡開
美食彩味VS明玥美食~2022年04月15日

大米发糕的详细做法
Chef Adou~2022年04月07日
☆ ☆ ☆
YT飲食1114輯
YT飲食1113輯
YT飲食1112輯
YT飲食1111輯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10

2022/10/10

YT生理1111輯

❀20220130❀1
☆ ☆ ☆
☆ ☆ ☆
這些血管是怎麼一回事?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2年04月05日


重量訓練在下肢靜脈曲張的效益與風險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0年12月27日




☆ ☆ ☆
❀❀❀2
☆ ☆ ☆
☆ ☆ ☆
前列腺腫大,夜間頻尿的自然療法
柏格醫生/英語~2022年03月01日
👉 0:00 如何縮小前列腺腫大,不再夜間頻尿
👉 0:31 良性前列腺腫大 vs 前列腺癌
👉 2:12 植物的雌激素
👉 3:42 什麼原因導致良性前列腺腫大?
👉 7:34 保健前列腺的最佳食物




深蹲當真可以改善男性性功能?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1年02月16日


重量訓練讓子宮脫垂?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2年09月24日
☆ ☆ ☆
❀❀❀3
☆ ☆ ☆
☆ ☆ ☆
坐久屁股痛!到底什麼是梨狀肌症候群?
三個字SunGuts~2021年07月28日


做到這六點,胃食道咽喉逆流將不藥而癒
世鴻耳鼻喉開講~2022年04月21日
☆ ☆ ☆
❀❀❀4
☆ ☆ ☆
☆ ☆ ☆
自學健身最有效的管道:基礎肌動學
CYFIT兆佑~2022年10月23日



☆ ☆ ☆
❀❀❀5
☆ ☆ ☆
☆ ☆ ☆
臀部與大腿後側及外側肌群
輔仁大學解剖知識~2014年11月07日



你的精細動作會不會被重量訓練影響?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3年01月10日


你知道肌腱訓練後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嗎?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3年01月02日


肌腱的行為模式跟你想的不一樣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3年01月04日


三角肌是慢速肌?不適合高強度?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2年12月29日


長期跑步會傷害椎間盤嗎?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3年01月07日
☆ ☆ ☆
❀❀❀6
☆ ☆ ☆
☆ ☆ ☆
您知道肌纖維類別與健身成果息息相關嗎?②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2年01月03日


您是否還是不清楚肌纖維在訓練上的意義?①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2年01月02日


你可能誤會了長肌肉這件事
健人蓋伊~2018年01月14日


別讓單項運動加劇身體失衡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2年03月13日


人體最重要的一塊肌肉:橫膈膜
陳慕純醫師健康教室/瑜珈~2021年11月05日
☆ ☆ ☆
❀❀❀7
☆ ☆ ☆
☆ ☆ ☆
表觀遺傳學與肌肉記憶效應的關聯②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2年02月04日

關於肌肉記憶效應的另一個觀點:基因表達①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2年02月03日


久坐族脊椎滑脫成因及症狀
詹珞瑤/物理治療師~2021年10月23日


脊椎滑脫?改善不良姿勢最重要
民視新聞網~2022年01月24日
有些人坐久了、或走路時偶爾會感到下背痛,有可能是因為椎間盤突出、有可能是因為肌肉筋膜發炎,嚴重一點還有可能是因為「脊椎滑脫」。物理治療師詹珞瑤訪問了在美國佛蒙特大學任教,並且在脊椎手術方面已有30年經驗的 Osler 醫生,他指出其實脊椎滑脫算是非常常見,有時候滑脫了也不一定會造成疼痛感,只是大部分背痛的人照了X光後,才發現自己有脊椎滑脫的問題,因此,特別容易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但實際上,脊椎為何會滑脫至今也沒有確切答案。


脊椎滑脫一定要開刀?
TVBS新聞~2022年02月17日

☆ ☆ ☆
YT生理1121輯~膝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8
☆ ☆ ☆
☆ ☆ ☆


共病症與重量訓練系列一:高血壓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0年10月18日


☆ ☆ ☆
YT生理1111輯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9

2022/09/05

運動健身1112輯

❀20220214❀1
☆ ☆ ☆
想運動卻不敢上健身房?建議五種不用上健身房的最佳運動
� 趙乙錚

如果你不是運動員或慣於上健身房的人,並且想藉由運動訓練使身體更健康或穿上更合適的衣服,那麼健身房的場景可能會令你生畏,走過跑步機,飛輪和重量訓練器械讓手足無措的你想回家?別擔心,哈佛醫學院建議 5 種不用上健身房也有好效果的運動。哈佛健康雜誌(Harvard Health Publications)指出,一些適合身體的運動訓練並不需要到健身房才能完成,也不需要擁有能跑馬拉松的體能才會變得健康,這些運動可以為健康帶來改變,有助於體重控制、改善平衡能力和關節活動度、增加肌力、強化骨骼、保護關節、防止膀胱控制問題,甚至預防記憶功能衰退。無論你的年齡或身體適能如何,這五種運動都有助於保持身材並降低患病風險:
【游泳】你可以把游泳稱為完美的鍛煉,水的浮力有助於身體承重,並減輕疼痛關節的壓力,在運動時四肢可以有更大的關節活動度,並更輕易、靈活的移動,除了訓練心肺耐力,也可以使肌肉強健。哈佛醫學院醫學 I-Min Lee 教授說明:「游泳對患有關節炎的人有好處,因為它的承重較少」研究發現,游泳可以改善你的精神狀態,讓你心情更好。
【太極拳】太極拳是一種融合了運動和放鬆的中國武術,在生理上對身體和心靈都有好處,也被稱為「運動中的冥想」。太極拳由一系列優美的動作組成,從一個平穩的動作過渡到下一個,對於所有年齡和身體適能的人來說,太極拳都是易於嘗試且有價值的,對年長者來說特別有好處,因為平衡能力是健康適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平衡能力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
【力量訓練】力量訓練、阻力訓練、重量訓練、肌力訓練都是很常聽到的名詞,總得來說是一種體能鍛煉的方式,常以肌肉收縮抵抗阻力的方式運動,像是使用彈力帶、裝水的寶特瓶、壺鈴和徒手訓練等,從而增強力量和肌肉的大小。舉起輕便的重量並不會增加你的肌肉,但能維持身體的強壯,如果你不常使用肌肉,隨著時間的推移,肌肉會逐漸失去力量,另外肌肉也有助於代謝,你擁有的肌肉越多,你能消耗的卡路里也越多,所以維持體重及身形也更容易。
在開始力量訓練計劃之前,請務必先學習正確的動作,從一磅或兩磅較輕的重量開始,應該是能夠輕鬆反覆舉起 10 次的重量,在幾周後,增加一、兩磅,如果能輕鬆地在整個運動中舉起負重超過 12 次,那就可以再把重量稍微增重一點。
【走路】走路是簡單而有力的運動,適度的走路可以使身材保持苗條,改善膽固醇數值,增強骨骼,控制血壓,改善情緒並降低罹患多種疾病(例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許多研究表明,走路和其他的生理活動可以改善記憶力並抵抗和年齡相關的記憶功能衰退。你所需要的只是一雙合身且有支撐力的鞋子,即可開始將走路作為運動,開始時一次步行約 10~15 分鐘,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可以開始走得更遠更快,直到你在一週中的大多數日子裡可以步行 30~60 分鐘。
【凱格爾運動】凱格爾運動不會使你看起來更強壯或是苗條,但對健康促進來說具有同樣重要的功能,強化支撐膀胱的骨盆底肌,強壯的骨盆底肌有助於預防尿失禁,雖然許多女性都熟悉凱格爾運動,但這種運動也可以用於男性訓練。要正確地進行凱格爾運動,需收縮和放鬆你用來停止排尿或防止氣體排出的肌肉。交替快速收縮和放鬆,保持較長的收縮 10 秒鐘,放鬆 10 秒鐘。每天最多進行三次,三組 10~15 次凱格爾運動訓練。
日常生活中所做的許多事都有助於身體維持健康,打掃家裡、倒垃圾、逛菜市場買菜、走路上下班都能算作體力活動,有助於維持體能及身形,只要每天至少做 30 分鐘的有氧運動,並且每周做兩天的力量訓練,就可以改善自我健康適能成為一個活躍健康的人。

想運動卻不敢上健身房?哈佛醫學院建議五種不用上健身房的最佳運動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2年08月30日
☆ ☆ ☆
☆ ☆ ☆
☆ ☆ ☆
☆ ☆ ☆
❀日常生活❀❀2
☆ ☆ ☆
人性化運動助終結惰性,拉開與疾病的距離
� 編輯部整理

運動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在最近二十年來,已被納入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每年國際年會的主題。運動對於慢性代謝疾病的治療效果,與中高齡總死亡率下降,已累積大量可信賴的科學證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研究顯示,全球近8成的成年人過著靜態生活、缺乏運動!這些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和癌症的風險,甚至連死亡率,都比規律運動的族群高出許多。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日益攀升,成為健康走下坡的因素。運動能使血糖穩定達到48小時,對於第2型糖尿病人來說,規律運動能增加胰島素作用訊號傳遞蛋白,使得胰島素敏感度變好,而且運動時間越長,強度越強,提升胰島素敏感度的效果越好。「運動+減重5%」已被證明可以預防、或延緩第2型糖尿病!
低強度有氧運動,對輕度與中度的高血壓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收縮壓降幅約 8~10 mmHg,舒張壓則約為 7~8 mmHg。中等強度運動持續12周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降17%,持續12~24周有助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P101)。研究顯示,定期進行有氧運動訓練的人,其動脈硬化程度較低,甚至僅有單次有氧運動訓練,都可顯著提高動脈順應性並降低動脈硬度。每周累積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以養成良好的護心習慣。
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有益,但知道不一定能做到,更何況運動的方式其實比你想到的更多。運動可分為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主動式的健身運動處方主要以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為兩大核心,是以自己的身體為重點,並藉此帶動肢動作的進行,完成自主性運動。主動式運動的方式可以是徒手進行,也可以透過器材輔助。不過,因為要靠身體的「力量」去達成,一個人的體能、年紀、健康狀況(如關節承重能力)等,都必須有一定的水平。
被動式運動比較沒有體能上的限制,主要原因就是被動式運動是靠「外力」輔助來進行,主要用於放鬆肌肉、筋膜,促進淋巴與血液循環,調整身體結構的對位與排列,多是在放鬆、不費力的情況來改善身體,所以很常被使用在「復健」上,包括關節活動、軟組織按摩。而新科技進步後,也產生了新式的被動運動─律動運動,律動運動靠機器輔助,可分為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垂直律動會在人體產生加速力,進而誘發後續的生理適應,對於促進健康發生正向影響。
《本文摘選自/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終結惰性、突破限制的人性化運動/原水出版》

人性化運動助終結惰性,拉開與疾病的距離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2年08月26日
☆ ☆ ☆
☆ ☆ ☆
每天只要運動「10分鐘」,美研究:每年少11萬例死亡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2年02月07日
☆ ☆ ☆
☆ ☆ ☆
❀日常生活❀❀3
☆ ☆ ☆
健身太拼,肌肉量更少!鍛鍊後至少「休息�小時」才夠
� 編輯部/綜合整理

現代人上健身房的習慣已趨向「運動通勤化」。所謂運動通勤化,是指人們運動時會像每天到公司上班一樣,總是在固定的時間走出家門,並在健身房和固定的夥伴們(俗稱健友)碰面;運動後也會在固定的時間踏進家門。如此熱衷於健身運動當然是好事一樁,但運動方法錯誤或是肢體訓練過度帶來的負擔,有時也可能導致關節受傷。鍛鍊後至少休息24小時,以「超回復」為目標要避免運動或肢體訓練所造成的障礙,就要進積極行關節復位。這是基於「承受壓力之後,身體就會企圖採取對應,使自己變得更強」的原理。
抬舉重物、肌肉受到刺激後,這中間造成的負擔將導致肌纖維(muscle fiber)損傷。而在這之後,若能充分休息、攝取營養,受損部分就會被修復、強化,後續亦能承受更加強烈的負擔~這樣的現象稱為「超回復」。在一般狀況下,運動後約 24~72 小時的休息時間,能讓運動前的肌肉總量增加。這是人體本身就具備的機制。要讓這樣的機制順利運作,關鍵就在於運動後必須適當休息、攝取營養並讓關節復位。如果怠忽這些細節,反而會引起肌力下降或肌肉量減少;若持續讓疲勞蓄積在肌肉或筋膜等組織內造成硬化,就會影響關節的動作。更嚴重的是,若在上述狀態下,仍持續反覆進行運動或肢體訓練,就會提高關節疾病的風險。
運動別過分努力!反而要適度休息實際上,最該調整運動節奏的,是那些「過分努力」的人。明明已經每天準時上健身房、做好做滿才回家,但他們還覺得不夠;只要1天不去健身房,就會充滿罪惡感。大家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呢?由於過度訓練、缺乏休息,他們的身上很難出現超回復現象,反而嚴重傷害肌肉或關節。相同部位的鍛鍊,每週進行1~3次最為理想。無論如何都想每天到健身房報到的話,則建議以部位別進行區分。大家可參考下列每週訓練菜單:
�《一週肢體訓練6天》星期一:下半身運動:深蹲、大腿推蹬、腿部彎舉、小腿上提等。星期二:上半身運動:仰臥推舉(坐姿推胸)、肩上推舉、手腕運動等。星期三:軀幹、耐力運動:包括捲腹(訓練腹肌)、背肌、慢跑、健走、游泳等。星期四:與星期一相同。星期五:與星期二相同。星期六:與星期三相同。星期日:完全休養日。
�《一週肢體訓練3天》星期一:完全休養日。星期二:有氧運動、下半身和上半身運動。星期三:完全休養日。星期四:與星期二相同。星期五:完全休養日。星期六:與星期二相同。星期日:完全休養日。
營養充足,促進血液循環、關節復位活動身體之後,還要注意補充適當的營養(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等),並關掉房間內所有的電源,給自己7小時左右的良好睡眠。此外,泡澡、按摩、伸展等,皆可改善血液循環。所謂促進血液循環,其實就是提高氧氣的搬運能力。人體必須藉由血液將氧氣輸送到細胞並活化,而這樣的循環亦有助於促進關節復位。運動之後,倘若沒能積極進行關節復位,身體就會在隔天早上變得僵硬。不論身體是否健康,起床後感覺全身僵硬或疼痛的人不在少數。撇除不適合的寢具之外,或許還和其他成因有關,例如筋膜系統就是關鍵之一。
所謂筋膜,是像保鮮膜那樣,包覆著肌肉與組織的結締組織,而皮膚就與筋膜緊緊相連。筋膜不如骨骼肌(skeletal muscle)那樣強韌,卻具有獨立收縮的能力。因此,筋膜的活動若變得不順暢,肌肉就會跟著變得僵硬。已有研究指出,筋膜具有產生疼痛的特徵,人們都認為「筋膜只不過是肌肉周圍的豆莢」,事實上並非如此。根據研究,筋膜有3~4層結構,內含宛如關節液般的玻尿酸。睡前起床「二招輕體操」 恢復筋膜與肌肉彈性因此,也有人推測,起床時之所以感覺身體僵硬、疼痛,是因為身體在就寢期間活動減少,玻尿酸減少摩擦的效果減弱,才會導致筋膜黏度提高。以上說法若屬實,那麼不妨做些就寢前和起床時的輕體操,藉此達到降低筋膜黏度的效果:
第一招:仰躺在墊子或床上,放鬆全身。接著把骨盆往左右緩慢地活動,持續做30秒。第二招:仰躺在墊子或床上,放鬆全身。把右腳抬起來,並慢慢倒向身體,維持5秒後再落下,接著換左腳做出相同的動作。左右交錯,共做12次。分別在就寢前和起床時做簡單的輕體操,就可有效舒緩身體僵硬、疼痛、促進血流,增加筋膜和恢復肌肉彈性。《本文摘自/強韌關節,運動零傷害:小心!錯誤的運動習慣將磨損軟骨、破壞關節!足、膝、髖、脊椎、肩、肘、手,七大部位完整強化!/方言文化》

健身太拼,肌肉量更少!鍛鍊後至少「休息�小時」才夠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1年12月04日
☆ ☆ ☆
☆ ☆ ☆
☆ ☆ ☆
☆ ☆ ☆
❀關節❀膝蓋❀4
☆ ☆ ☆
☆ ☆ ☆
☆ ☆ ☆
☆ ☆ ☆
☆ ☆ ☆
❀❀❀5
☆ ☆ ☆
重訓力量上不去?補充蛋白質還不夠,營養師點這幾類食物
�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人藉由重訓來雕塑身材,但是否會常感到重訓力量上不去呢?營養師朱瑞君在臉書粉絲專頁「輕鬆瘦營養師 朱瑞君」分享,除了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及熱量之外,想要增肌達到表現提升,還可以補充幾種食材。其中包括,富含「鎂」的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全穀類、堅果類等;富含「鋅」的食物,包括牛肉、豬肉、生蠔、菠菜;富含「omega 3」的食物,包括魚油、鮭魚、鯖魚、奇亞籽等。此外,也能透過內臟、瘦肉、全穀類及豆類等食物攝取「B群」,也能多補充富含有「鈣」的食物,例如鮮奶、小魚乾、豆腐、起司等等。
《此篇原文截自「輕鬆瘦營養師朱瑞君」臉書粉絲專頁》

重訓力量上不去?補充蛋白質還不夠,營養師點「這幾類食物」
match 生活網/民生頭條~2022年08月17日
☆ ☆ ☆
☆ ☆ ☆
☆ ☆ ☆
☆ ☆ ☆
❀伸展操❀❀6
☆ ☆ ☆
☆ ☆ ☆
☆ ☆ ☆
☆ ☆ ☆
☆ ☆ ☆
❀瑜珈❀❀7
☆ ☆ ☆
☆ ☆ ☆
☆ ☆ ☆
☆ ☆ ☆
YT重訓1112輯~器材
YT重訓1111輯~深蹲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深蹲❀20220130❀8
☆ ☆ ☆
☆ ☆ ☆
循序漸進防傷害!復健科醫師解析居家運動注意事項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2年08月23日
☆ ☆ ☆
天冷運動慎防運動傷害,「完整步驟」一個都不能少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2年02月01日
☆ ☆ ☆
運動健身1113輯~深蹲 運動健身1112輯
運動健身1111輯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9

2022/08/10

YT運動1111輯

❀❀1
☆ ☆ ☆
☆ ☆ ☆
全齡運動推廣:下肢肌力、腿、平衡綜合訓練
Suport肌齊力~2022年08月27日


手腕三角纖維軟骨受傷要怎麼辦?
生昇診所/洪綱醫師~2022年07月28日


一分鐘認識膝關節
Elvis Stretching/香港~2022年12月10日


人工膝關節術後復健運動
DL復健治療~2021年07月05日


常踮腳人不老,飛機蹲拉通經絡
奇經八脈~2023年01月05日


從小錯到大?這些暖身動作其實有害
三個字SunGuts~2022年12月07日
☆ ☆ ☆
☆ ☆ ☆
❀❀2
☆ ☆ ☆
☆ ☆ ☆
拳擊機要這樣打?
健人蓋伊~2023年01月15日


☆ ☆ ☆
☆ ☆ ☆
❀❀3
☆ ☆ ☆
☆ ☆ ☆



☆ ☆ ☆
☆ ☆ ☆
❀❀4
☆ ☆ ☆
☆ ☆ ☆
凯格尔运动怎么做?五个注意莫忽视
产科江燕萍医生~2022年09月03日


真正的凱格爾運動是這樣做
米蔚 Life&Health~2020年09月11日
👉 0:40 什麼是凱格爾運動?
👉 1:00 凱格爾運動有什麼好處?
👉 1:50 運動前準備:確認骨盆位置
👉 2:21 凱格爾運動三招
👉 5:00 運動提醒
👉 5:30 總結重點:骨盆穩定、吐氣做運動、休息比例 1:2


媽媽手怎麼辦?由淺到深的上肢肌肉解剖
彭元岐~2021年10月05日

☆ ☆ ☆
☆ ☆ ☆
❀❀5
☆ ☆ ☆
☆ ☆ ☆
護具有戴總比沒戴好?肌腱炎進程與緩解方法大解析
小潔物理治療師~2021年02月06日


肌腱鈣化?教您判斷肌腱狀況
生昇診所/何琨棟醫師~2022年05月09日
👉0:35 為什麼肌腱會鈣化?哪裡最容易肌腱鈣化?
👉1:42 肌腱鈣化會有什麼樣的疼痛?疼痛4⃣️階段!
👉3:15 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在受傷後形成肌腱鈣化呢?
👉3:51 如何用疼痛的狀態來分辨現在的疼痛狀態呢?
👉5:06 肌腱鈣化要如何檢查呢?會被身體自行吸收嗎?
👉6:27 肌腱鈣化要如何治療呢?除了治療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
👉7:53 到底應該忍痛讓鈣化自行吸收還是盡快就醫呢?


足底筋膜要從小腿開始保養
Judy Wu/解剖~2017年08月12日


三分鐘只做一下伏地挺身,你能挑戰成功嗎?
健人蓋伊~2021年11月28日

1到17級伏地挺身,你能做到哪一級?
亮生活/Bright Side~2020年08月18日
☆ ☆ ☆
☆ ☆ ☆
❀❀6
☆ ☆ ☆
☆ ☆ ☆
軀幹前側肌群
輔仁大學解剖知識~2014年11月07日


軀幹背部肌群
輔仁大學解剖知識~2014年11月07日


上肢肌肉:上臂肌群
輔仁大學解剖知識~2014年11月07日
👉0:33 肱二頭肌
👉3:25 喙肱肌
👉4:00 肱肌
👉4:20 肱三頭肌
👉5:47 肘肌


小腿前側與外側肌群以及長肌腱分布
輔仁大學解剖知識~2014年11月07日
☆ ☆ ☆
☆ ☆ ☆
❀❀7
☆ ☆ ☆
☆ ☆ ☆
什麼是肌肉沾黏?從肌肉出發的痠痛自救
三個字SunGuts~2022年08月27日


提高伏地挺身數量和動作質量五步驟
Erik埃里克~2021年10月18日


伏地挺身怎麼做才有效?
CYFIT兆佑~2019年10月03日


☆ ☆ ☆
☆ ☆ ☆
❀❀8
☆ ☆ ☆
☆ ☆ ☆
男生射後聖人模式從何來?
台灣達人秀~2022年02月25日






☆ ☆ ☆
YT運動1112輯
YT運動1111輯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