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2

生態~植栽防治1061輯

你認識自然環境與生態嗎?
土壤中消失的礦物質和我們的健康
兩度諾貝爾獎得主鮑林(Linus Pauling)曾說過:
每一種疾患、每一種病痛都可以追溯到礦物質缺乏上去。
◎ 永恒 来自酵道孝道
我們今天所遭遇到的大多數問題,都肇始於在礦物質匱乏的土地上栽種的糧食,以及吃這些糧食的動物。上個世紀初,農民們發現了化肥所帶來的快速成果,農作物的產量開始增加,但是土壤所吸收到的營養卻只剩下了三種。然而,在使用這些氮化肥之前,在土地裡面所能發現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73種之多。僅僅十年時間,土地就開始缺乏礦物質,再也不能生產出具備均衡礦物質的莊稼。有了氮肥、鉀肥和磷肥,莊稼就能暫時性地繁茂。即使不給土地補充這73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農民仍然能夠生產莊稼,但是,這些莊稼卻會缺乏礦物質。
◆ 以下幾段話進一步證明了礦物質缺乏的事實和補充礦物質的重要性:
▶ 1912年,諾貝爾獎得主艾利克斯·卡萊爾(AlexisCarrel)博士預言:土壤中的礦物質控制着植物、動物和人的新陳代謝。
▶ 1936年,美國參議院頒發了第264號文件。文件中包括這樣一段警告:一個驚人的事實是,在數百萬英畝的土地上再也沒有足夠的礦物質,而從這些土地上出產的食物(水果、蔬菜和糧食)正在讓我們變得饑餓~無論我們吃多少東西都難以消除這種饑餓。今天的人們永遠不可能攝取足夠量的蔬菜和水果,為他的身體系統提供塑造完美體格所需要的礦物質,因為他的胃不可能裝得下。
▶ 1988年,《健康和營養部長報告》得出結論說,美國每21起死亡就有15起與營養缺乏有關(幾乎占到了75%)。
▶ 1992年,全世界的國家領導人在《土地高峰報告》中總結說,在過去10年間,土壤的礦物質損耗在歐洲國家超過了76%,在美國則超過了80%。
▶ 1994年,美國議會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正常的營養吸收能防止慢性疾病。
◆ 土壤的肥沃程度決定了所有生命的健康程度
沒有氮肥,植物就必須依賴土壤裡的健康微生物來製造氮,這些氮能幫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礦物質。植物必須要依賴土壤中的微生物才能生長,微生物的數量又依賴於補給土壤的富含礦物質的天然混和肥料。如果不能給土壤補給富含礦物質的有機肥料,微生物就會迅速消失。這個時候,如果你不增加有機肥料,促進微生物的生長,植物就不能產出糧食。有了現代化肥技術,農民們學會了跳過給土壤添加富含礦物質的堆肥步驟,直接往土壤裡添加氮肥。這意味着,植物能夠直接攝取生長所需的礦物質,這樣就會最終導致農產品和土地急劇缺乏礦物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給土地補充礦物質,並採取有機耕種手法。
過去五年,我所居住的加州馬林縣遭遇到了一次悲劇性的損失,數千棵橡樹相繼死於一種被稱為“橡樹瘁死病”的奇怪病症,我們家也有三英畝的橡樹面臨死亡,我的妻子波莉一直努力想要挽救它們。經過五年的試驗和很多熱心的環保人士的協助,波莉找到了治療的方法。你可能想都想不到,她的方法竟然是補充礦物質,在橡樹四周的土地上添加礦物灰可以幫助橡樹對抗這一災難。增加土壤中的礦物質可以讓微生物的數量每28分鐘就翻一番,數週之內就產生了數以百萬計的新微生物,忙於為這些樹製造吸收新礦物質所必需的硝酸鹽。
◆ 增加土壤中的礦物質,可以讓微生物的數量,每28分鐘就翻一番。
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對礦物質缺乏的認識開始增加,保健食品行業也風行一時,政府也宣稱每個人都需要營養添加劑,公眾可以買得到各種各樣的礦物質添加劑和藥片。這一運動很快就失去了魅力,因為礦物質補充劑根本不管用,你不能往身體裡喂石頭,還痴心妄想它能被吸收。即使是植物也不能直接吸收礦物質,它們需要由微生物製造出來的硝酸鹽刺激,才能吸收土壤裡的礦物質,藥片並不能解決問題。由於礦物質補充並沒有效果,所以人們對它們的熱情也很快消退。
儘管人們對微量元素的認識還很新,研究者們還是每一天都能發現它們的更多重要之處,譬如,機體要吸收鈣,就必需要有微量元素硼。我們已經知道鈣的重要性,但卻不知道要讓鈣被吸收還需要微量元素。如果你不能從膳食中獲得足夠的硼(因為土壤中缺乏硼),你的身體就不能吸收到食物、飲用水或補充劑中的鈣。就這樣,人們開始逐漸地認識到了所有73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網絡轉載 酵道孝道~2015年11月25日
丹麥團隊 SPACE 10 公開設計圖幫你圓夢
◎ 范震華/綜合外電報導翻譯
宜家(IKEA)旗下的 SPACE 10 工作室以注重未來性和解決問題的設計導向著稱。這個工作室甫在2016年設計出一種階梯式球體植栽亭~The Growroom,企圖打造足以餵養整個城市的空間。Growroom 是由 SPACE 10 和建築師辛.林霍爾姆(Sine Lindholm)與梅茲烏瑞克.胡森(Mads-Ulrik Husum)設計。
宣稱只需要17個步驟,運用合板、鎚子、螺絲釘和一些耐心,再請教一下社區裡的「自造工坊」(local community workshop),就能自行組裝完成。為了鼓勵在地種植、在地食用的精神,SPACE 10 在上個月公開設計圖,供民眾免費下載使用。SPACE 10 接受《赫芬頓郵報》採訪時表示,這項設計原本是希望為城市鄰里提供食物來源,但人們也可以蓋在自家後院,享受自給自足的樂趣。
■ 「自造者」時代來臨,在地生產更可行
Growroom 不像其它宜家家居的產品一樣採用「平板包裝」,事實上,這項產品正架在網路上~使用者只要拿著從網路下載的設計圖,請鄰近的「自造工坊」協助切割出正確大小的板材,再依照免費的線上說明書操作,就能組裝出自己的 Growroom。SPACE 10 認為,數位製造(digital fabrication)的出現,讓一般大眾能在自造工坊裡操作3D列印、雷射切割和表面黏著製造技術。這表示,理論上人們幾乎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在地客製出任何東西。就像隨處可見的印表機一樣,數位製造可望成為未來的常態。
2016年 Grow room 第一次公開在哥本哈根的藝術展(Chart Art Fair)展出後,SPACE 10 陸續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或展示需求,最終,SPACE 10 向世人開放了設計圖,因為「要從地球某個角落裝運說明書和原料到世界各地,實在與鼓勵在地永續農業的設計初衷相違背。」
■ 變身都市農人,丹麥團隊幫你解決空間問題
SPACE 10 官網上寫道:「在地食材是全球糧食模式的一種重要替代方案,不僅能降低食物里程以及環境壓力,還能讓小朋友知道糧食是從哪裡生產出來的。挑戰在於,傳統農業需要大量的空間,而空間正是城市所匱乏的。」「Growroom 的設計是為了讓都市人在生活日常裡感到幸福。它是一座小綠洲,一個讓人能在繁忙的都市環境裡『喘息』的空間。它讓我們能在城市中嗅聞芳草馨香、品嘗鮮蔬,重新與自然產生連結。」SPACE 10 創始人兼總監卡拉.約特(Carla Cammilla Hjort)更進一步表示,期待這項設計能做到的是,激發人們對種植自己食物的熱情,「我們想像在未來,能看見人們在城市生產更多食物」,而且就只在生活周遭做這件事。
為了更易於裝卸,2016年 Growroom 首度問世後,SPACE 10 團隊改良了設計,除了省去各層金屬支架,現在 Growroom 的開源版本(open source version)尺寸縮小至2.8公尺乘以2.5公尺,可容身在城市角落。垂直栽種的設計能節省栽種空間,此外,階梯式的構造,旨在讓每一層植栽都得到充分的光線和水份,也能替身處其內的訪客遮陽避雨。不過,在社區裡找到公共空間搭建 Growroom 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才是最重要的工作:讓這些植物欣欣向榮。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2017年03月10日
IKEA SPACE 10 的 Growroom
新竹鹿寮坑柑園,用改良土「手」護土壤健康
◎ 陳筱婷/新竹訊報導

讓人暫時拋下工作的周末,往往想好好休息整頓一番。不過在天氣微寒的上週六(18日),有一群人選擇於黎明啟程至新竹,轉乘中巴一路搖搖晃晃來到芎林鄉,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所舉行的鹿寮坑農村生態工作假期,於柑園親手施肥,以自製改良土餵養土壤、恢復大地健康。
■ 環境守護關鍵在於人,改變從社區開始
鹿寮坑海梨柑園位於芎林鄉東端的小山,柑園上方接近山陵線,往下俯瞰可見一片小巧可愛的山谷。而柑園園主是一位老農,因年紀漸長不再適合進行耕作,原先想撤下柑樹改種經濟價值高的樹種。恰巧受託環資,以維護低海拔森林環境為任務的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正努力結合社區力量,擴大保護生物棲地的範圍,進而向老農溝通,得以無償將這山的果園提供給環資,進行友善耕作的示範。為此,鹿寮坑農地守護計畫,與社區人們一起努力,也透過參與工作假期的志工們,開啟人跟自然環境共存的討論與可能。
■ 鹿寮坑生物角色扮演,原來你我缺一不可
工作假期由一場遊戲開始,志工分別被賜予鹿寮坑生物角色一枚,必須透過我問你答找到自己的身分。看似簡單的遊戲,卻因人人對於自然環境與生態認識程度不同,快速完成的人並不多。「請問我是夜行性動物嗎?」、「請問我吃肉嗎?」抽到人類卡的志工詢問一段時間後仍摸不著頭緒,意外地逗得旁人哈哈大笑。
本次活動工作人員謝伯鴻在揭曉彼此遊戲身分時,趁機介紹鹿寮坑生物,幫助志工更認識牠們,如有總是群體行動,於天空翱翔呼叫的大冠鷲;與其他青蛙逆道而行,冬天才求偶的台北樹蛙;與野生動物發生衝突的寵物或流浪狗,以及本次被忽略的角色~人。人不僅是自然環境的一員,更扮演整體環境未來發展的關鍵角色。在里山倡議中即看重人類生計與生活,因人類行為將影響著自然環境如何變化、其他生物得以生存與否。
■ 社區自製改良土,恢復土壤原有的韌性
長年於新竹進行社造活動的博彥老師,當天也前來與志工一同於果園施肥。在他從事社造過程就發現,社區有許多農人因慣行農法而無法適應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往往在巨大天災後,只能默默吸收慘重農損。要如何面對變化多端的氣候,他認為最大關鍵在於土壤有多健康,是否有韌性能承擔捉摸不定的環境變化。
這次使用的肥料得來不易,是由植物堆肥自製而成,主要以木屑為主體,加入稻殼、米糠、酒粕、貝殼粉等天然素材,搭配日常生活的廚餘,又在每周兩次定期翻動下,混入空氣和水份幫助其發酵,持續進行三個月待其成熟。完成的改良土肥料不僅無任何異味,外型也十分像土壤。然而過程中若某個環節出錯,肥料有異味就表示發酵失敗,將無法再使用,因此堆肥的製作不僅是繁瑣又耗工,所幸今年1月,Timberland 志工前來協助製作推肥,順利產出6000公斤改良土,得以讓今日的志工進行施肥作業。
雖然志工們才剛認識不久,但施肥期間默契十足、合作無間,於傾斜的柑園站定位,傳遞一袋袋的改良土。又有人觀察夥伴的需要,像打籃球般立即補位給予協助。施肥步伐由山頂漸漸移至山腳,從志工發紅的臉頰與緩緩流下的汗,讓人感受一份關懷土壤的真實心意與行動。休息片刻,志工們摘下柑橘品嚐,或許是親自走訪又參與了食物生產的源頭,總覺得這裡的海梨柑特別甘甜呢!
■ 走訪社區,聆聽人與自然相互交織的過去與現在
午後,嬌小的黃尾鴝在往華龍村的路口輕聲啾啾的迎接這行人。鹿寮坑「聲」態導覽,是由鹿寮坑工作人員謝伯鴻與林冠佑,帶領大家漫步在社區裡,訴說在地有趣的背景故事、聆聽與辨識蟲鳴鳥叫,進行一場活生生、熱騰騰的知識旅程。「這座小橋是用糯米做成的!」如今華龍村倖存的一座石拱橋,是早期居民以溪中石頭為素材,再以糯米搓揉反覆黏疊建造而成。
不僅如此,在小溪附近的田裡,尚保留用以構築梯田的疊石,還有長相奇特的伙房屋,外觀有如閩南三合院的牆壁,造型卻異常龐大壯觀。原來鹿寮坑早期盛產茶葉,當時黃家因應採茶人力需求而興建容納百人的房屋。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物,在當時盡可能取用在地素材、以自然的方式建造,如今水泥不僅能快速又方便建築,早已成為大多建材的選項,而早期具樸實美感的工藝也逐漸失傳。
「苟歸~苟歸~」林冠佑忽然要大家專心聽。原來是小彎嘴畫眉路過打招呼,還有被稱作花和尚的五色鳥發出宛如敲木魚的叫聲,以及隨伴路程的竹雞叫聲「雞狗乖、雞狗乖~」。學員感到驚奇,這些聲音平常聽過,但就不識音樂家真面目,還好這一次冠佑敏銳的耳朵,搭配圖片及時講解,帶大家從聽覺去認識自然界的音樂家。
■ 讓感動延續,創造你的守護行動
活動尾聲,這夥人在石爺石娘休息。身為兒科醫師的志工江俊毅,平時喜歡接觸大自然,心裡有個農夫夢,他說,「來參與工作假期,看見環資工作人員的付出,讓他相當感動,今天來參加是他開始的一小步,因這份感動觸發他想與自然有更多連結、有終一日找到他所要保護的那塊土地」。而在校園教書的志工王秋光,一開始看見這次活動,讓她興奮又害怕,擔心自己體力不好幫不上忙。但搭車看見沿途景色越來越天然,就知道自己來對了,她說:「今天算是開了眼界,原來身邊一直有很多生物呢,而親身參與一趟,也深刻了解環境信託的真正概念,收穫非常多!」
鹿寮坑專案經理吳佳奇也興奮地分享,「這麼多次的工作假期,都遇不到一級保育類猛禽林鵰,我們真是太幸運了!」那時,大家站在山稜線附近,正要施肥之際,忽見林鵰安靜平穩地在空中飛翔,又返回低飛越過一群瘋狂嘶吼的人們。不持辛勞,特地從遠方前來的志工,參與鹿寮坑農村生態工作假期,以實際行動守護土壤健康,每個人似乎都跨出了一小步,就離那與自然共存的未來更近了一些。願有更多人加入,參與新竹鹿寮坑守護計畫,支持「鹿寮海梨柑」認股方案,一起友善大地讓動物在這安心能成家、品嚐上天賜予最天然的柑橘!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中心~2017年03月22日
北市教育局推動的小田園活動
蚯蚓糞做肥料,種蔬果防病害
◎ 王劭瑜╱報導
■ 蚯蚓糞 DIY
一般家庭若想自產蚯蚓糞,一次飼養1斤蚯蚓(約2000隻)即可,養在遮光通風的陽台為佳,不宜高溫潮濕,養殖溫度需維持在 26~30℃ 之間,秋冬季節濕度需保持在 60~70%,夏天因天氣熱可添水降溫,濕度維持 80%即可。
▶ 一、太平2號
台日混合種,特徵黃尾紅身,雌雄同體每隻皆能產卵,1顆卵能孵出 1~7 隻蚯蚓。適應力強適合養殖,可於拍賣網站購得。
▶ 二、環境設計
準備3個塑膠籃A、B、C,底部有透氣孔的C做為蚯蚓飼養箱,另2個底部密閉的A、B,分別放在飼養箱C的上、下方。B可用來承接飼養箱C多餘的水氣、蚯蚓糞與迷途蚯蚓;A則用來遮光保濕,讓夜行性的蚯蚓持續進食,增加蚯蚓糞生產速度。
▶ 三、飼養箱布置
① 塑膠籃A中倒入約 15cm~20cm 厚的椰纖土後加水,手抓一把土握緊,如果流出 1~2 滴水即為正確濕度。
② 將確認濕度後的椰纖土移進飼養箱C,放入1斤蚯蚓。
《Tips》蚯蚓往土內鑽代表喜歡這個環境,往外爬表示需再調整濕度。
③ 蚯蚓以發酵腐爛的有機物為食,可撕碎新鮮果菜分散放土上。
《Tips》集中堆置容易使發酵腐爛後的有機物溫度過高,導致蚯蚓熱死。
④ 果菜放土中約1~2天即被微生物分解軟爛,此時蚯蚓便開始進食,2天可產出 400g~500g 蚯蚓糞;每天可持續放果菜,但需交錯放置。
■ 蚯蚓糞種蔬果
▶ 一、取表層含糞土壤
蚯蚓大部分時間藏在土壤底層,即C層底部,多數糞便會落至B層,可取用當肥料,但蚯蚓翻找食物時上下鑽動,將蚯蚓糞由下層帶往上層,可以耙子或手輕刮表層含糞的土壤,當成開花植物或蔬菜的基肥或追肥。
▶ 二、幼苗基肥
在盆器內的椰纖土中央挖一拳頭深的洞,再抓一掌心的蚯蚓糞放入洞中,茴香幼苗放在糞上方,用周圍的椰纖土填滿縫隙。
《Tips》花椰菜、小黃瓜等養分需求高的蔬菜,蚯蚓糞基肥量需增至 2~3 掌心的量。
▶ 三、開花植物追肥
鋪一層約1cm厚的蚯蚓糞在花盆原本的土壤上,再澆水讓蚯蚓糞往下滲透、釋放養分。
《追肥時機》開花期間追肥可延長花期,1~2 個月追肥1次,也可在開花前夕追肥,為正需能量開花的花補充需要的營養。
▶ 四、葉菜追肥
用鏟子在萵苣旁的土壤挖洞,直到根部露出,再將一鏟蚯蚓糞填入洞中直達根部,以原土覆蓋即可。
■ 蚯蚓茶防病害
蚯蚓茶由蚯蚓糞浸泡發酵,含豐富微生物可做為植物成長激素,提高土壤營養,降低植物疾病產生。
▶ 一、材料工具
篩網、300g過篩蚯蚓糞、絲襪、糖蜜或砂糖、打氣設備、20公升水桶
▶ 二、前製作業
飼養箱C表層含蚯蚓糞的土壤或B層的蚯蚓糞,若要做蚯蚓茶則需放入篩網過篩,避免雜質與蚯蚓蛋影響效果,篩出細顆粒狀的即為蚯蚓糞。
① 抓三把(約300g)過篩蚯蚓糞放進絲襪後,將絲襪打結綁起,再把水倒進水桶至8分滿(約16公升)。
② 接著將裝有蚯蚓糞的絲襪沉入水中以手搓揉至水混濁,再倒入5c.c.的糖蜜或砂糖,供蚯蚓糞中的微生物食用。
③ 將打氣設備打開,管子放進水桶最底層打氣約2~3天,水桶不加蓋持續供氧,讓微生物數量達到最高。
▶ 三、完成
打氣完成的蚯蚓茶,取一瓶蓋約5c.c.的量倒入約1500c.c.水中稀釋,噴灑在植物或作物的葉子表面,可防止病害。
■ 專家說
《蚯蚓專家 王廷宏》自行創業生產蚯蚓糞的王廷宏表示,生物學之父達爾文將蚯蚓奉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牠們吃進腐爛有機物,再消化排出的糞便,富含氮、磷、鉀等養分以及微生物,對環境有益,也是最天然的肥料。今天就用蚯蚓糞來種菜吧!蚯蚓本身無臭,若餵食廚餘可能會生臭味並招蚊蟲,還須當心內含油、鹽及肉類等刺激性食物,因蚯蚓透過皮膚黏膜呼吸,吃太鹹油易導致黏膜萎縮而死亡。
《樸門永續設計學會常務理事 Peter Morehead》化學肥料便宜且見效快,但易造成土壤酸化或鹽化;屬有機肥的蚯蚓糞,能讓土壤維持中性,留住養分供給植物。
■ 哪裡買
蚯蚓1斤售價約400元,拍賣網站有售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3年12月13日
國中生養蚯蚓,把學校變菜園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中心
北市教育局推動「小田園」至今,各校師生透過相關領域的課程融入,或主題式教學活動設計來進行統整式的教學,其中北市民生國中推「蚓菜共生」課程教學,規劃校園土地及教學活動,從跨領域課程實施到國際教育社團「蚓菜共生」活動推行。
教育局指出,民生國中由國際教育社團學生以午餐食用剩下的果皮,以及小田園收成後的剩餘菜葉餵養蚯蚓,再以蚯蚓的糞便製成有機肥料,可用來種植小田園的蔬菜,以實際行動落實綠能環保,學生體現感恩惜福和永續環境的重要性。
教育局說,透過教育方式推動田園城市,以「食農教育向下扎根」為主軸,採分階段實施方式,本學年度小田園參與校數265所,而小田園和綠屋頂總種植面積約2萬9510平方公尺,約等於減碳量1451頓,相當種植88公頃的森林面積。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2月24日
桃園市昇捷威尼斯
無照樹醫全台走透透,免費療樹助農民
◎ 楊勝裕/新竹報導

私立立德大學創校董事莊文德已經75歲,身子硬朗熱愛打橄欖球,每周與年輕人在球場奔跑打球。綽號阿山哥的莊文德3年前退休,回歸山林種植花果,發覺農民過度使用化學農藥污染土地,農民傷身也傷害樹木。他決心改良知名樹醫生楊甘陵生前教授的草藥配方,調製天然的營養液,全台免費為農友治療樹木。
愛研發的莊文德年輕時從事聖誕燈製造,創意十足,擁有5項以上專利權,40年前他就設計出電話鈴響加大器,風靡一時。為農民免費療樹的阿山哥說:「我是農家出身,年輕時曾跟著樹醫生楊甘陵看樹,也學習如何為樹除病,最後發現『旺根』是唯一妙方,只要樹的本質強壯了, 病蟲害、黴菌、菇類都自然消除。」阿山哥是樹醫生楊甘陵的嫡傳弟子,楊甘陵生前教阿山哥做樹木的營養液,完全不含化學農藥,阿山哥經過上百次實驗改良後,發覺利用丟棄的香蕉皮、鳳梨皮、橘子皮或倒掉的芭蕉樹幹,只要打成渣後,加上含有氮、磷、鉀原礦物,在蒸餾爐內蒸餾4個小時以上,就能提鍊出純植物性的營養液。
2年前開始,阿山哥聽到誰家的果樹有黴菌、生病,就會主動前去幫樹木看病,甚至還不辭辛勞,從新竹搭火車或開著小車,遠征到苗栗、花蓮、台東各處治療樹木疾病,盼獻上一已之力。「連化學農藥對一些病蟲害也沒輒,所以農民覺得我是瘋子,不相信純植物的營養液會有成效」。阿山哥說,之前曾跟一位柚農打賭,只要我敢把營養液噴進自己嘴裡而且不吐出來,就要依我的方法施作,農民看著我真的做了,只好農民服輸,接受輔導百日計畫。
阿山哥說,療樹病就像照顧小孩,每15天噴灑1天營養液,其實那個時候比農民還緊張,深怕漏氣。但隨著時間樹幹的青苔掉落,不僅樹皮變乾淨漂亮,樹葉也愈發綠意盎然,連腐朽的樹幹都修復了,柚子產量也多了,不僅柚農開心,自己也感到很欣慰。「樹木最怕長黴菌、白菇、蛛蜘、小蟲,只要染上這些病症花果樹木容易根部腐爛死去,或者影響果樹生產力,通常只能噴灑化學的夏油、大滅(貝)松,賽滅靈,易力粉來驅蟲,但成效有限。」阿山哥說,做過上百次實驗後,將營養液噴灑自家的柚樹、茶花,發現效果奇佳,開始全省跑透透的療樹工程,雖然常不被相信、被當傻子耍,但仍然不會氣餒,還是相信這是做對的事。
阿山哥表示,人可能活到百歲,但健康的樹木可活數百年、千年以上,下一代可以看到先人種的樹木,享受到庇蔭,為此才發願照顧生病的樹木,雖然已經75歲了,噴灑器具加上15公斤的營養液,少說20公斤重,在大熱下工作雖滿身大汗,但看著樹木強壯就感到心滿意足。瑞穗的余姓果農接受阿山哥的近1百天的輔導,看到樹幹的青苔掉落,外型相當健壯美麗,而且今年柚子結果質量比往年好,產量又多2成半,讓他開心的笑哈哈,直說今年柚子收成至少4萬斤,估計收200萬元以上,應可好好過中秋了。
阿山哥見到柚農大豐收也笑說:「這是幫他們,也是幫自已。」阿山哥及柚農不約而同表示,今年柚子品質極佳,有自信帶著自家柚去參賽,證明無農藥種植法除了讓樹好壯壯外,也能種出甜美果實。苗栗的陳姓茶花農說,原本擔心數十萬元買進的茶花樹幹長青苔、白菇,讓他束手無束,茶花樹也一直枯萎,讓他天天睡不好覺,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才向阿山哥求援,一開始也不相信會以效果,直到治療百日後見到成效,樹木長得又綠又健壯,青苔、白菇,甚至小蟲都不見了,樹木愈發美麗,讓他深信明年花季一到,他的花園將是最美的。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6年09月05日
天然蔬菜使用环保酵素成功事例
◎ 太原市自然农耕协会
一、环保酵素治西红柿病毒
去年北砖井基地许多农户的西红柿感染了病毒,挨着我们的地种的两亩西红柿也大面积的烂掉,这西红柿的主人是个种庄稼的好把式,但他也对这种传染病无可奈何。我们协会院子里种的西红柿当初也感染了病毒,裴姐喷了几次环保酵素,西红柿恢复了健康,继续开花结果。邻居看见了问:“你们的的西红柿怎么长的这么好."我说:"我们用了环保酵素。"我立刻给了他一瓶,让他试用。
今年这位邻居的蔬菜:豆角、黄瓜、油菜出现蚜虫时,喷了三遍环保酵素,效果很好,菜长得非常好。有一天这位邻居给我打电话问刚喷了环保酵素菜能不能摘了吃,我答道:“没问题!”。他是北砖井第一个向我们学习的农民。他的枣树得了腐烂病,去年秋天,他用环保酵素喷洒了腐烂部位,后来他告诉我枣树不流水了。(枣树得的是湿腐烂病,腐烂部位往外渗透汁液。)
二、白菜使用环保酵素未生虫
韩寨村民韩佩仙在她种的白菜上使用环保酵素,白菜长得绿油油。太原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赞叹这白菜长得好。电视台的另外一位工作人员说这菜有光,与一般的菜不一样。佩仙告诉我们这白菜只喷了一次环保酵素。(驱蚜虫最好是草木灰,用水稀释后喷洒叶面,效果很好,环保酵素驱蚜虫效果不好。)
■ 摘自《农业科技通讯》
一、用蔬菜制作杀虫剂
01.大蒜
将20-30克大蒜瓣捣成泥,加10公斤水搅拌,取其滤液喷雾,对蚜虫、红蜘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02.大葱
取新鲜大葱2-3公斤捣烂成泥,加15-17公斤水,提取溶液喷洒,可防治蚜虫和软体害虫。
03.洋葱
取20克洋葱鳞茎,捣烂后加水1-1.5公斤浸泡,24小时后过滤,用滤液喷洒植株,对蚜虫、红蜘蛛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04.黄瓜
将新鲜黄瓜蔓1公斤,加少许水捣烂滤去残渣,用沥出的汁液加3-5倍清水喷洒,防治菜青虫和菜螟虫效果好。
05.番茄
取新鲜番茄叶捣成浆,加2-3倍清水,浸泡5-6小时,取其清液喷施,可防治红蜘蛛。
06.辣椒
取新鲜辣椒50克,加30-35倍清水,加热半小时,取滤液喷洒,可有效防治蚜虫、地老虎、红蜘蛛等害虫。
07.韭菜
取新鲜韭菜1公斤,捣烂成糊状,加400-500克清水浸泡,取滤液喷洒,能杀灭蚜虫。
08.苦瓜
摘取新鲜多汁的苦瓜叶片,加少量清水捣烂,取其滤液。每公斤滤液加1公斤石灰水,调和均匀后用于植株幼苗根部的浇灌,防治地老虎有特效。
09.南瓜
将南瓜叶加少量水捣烂,榨取原汁。以2份原汁加3份水的比例稀释,再加少量肥皂液,搅匀后喷雾,杀灭蚜虫效果在90%以上。
10.丝瓜
将新鲜丝瓜捣烂,加20倍清水搅拌,取其滤液喷雾,可用来防治菜青虫、红蜘蛛、蚜虫及菜螟虫等害虫。
二、用树叶制作杀虫剂
一些树叶含有生物碱,是防病治虫的好农药,巧妙地利用树叶防病治虫,成本低,无污染,效果好,是亟待开发的好项目。
01.马尾松
取松针5公斤,加开水5公斤,密闭浸泡2小时后过滤,可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用松针的30倍水浸液处理马铃薯,可抑制晚疫病菌孢子发芽。
02.侧柏
将叶捣烂后加等量水揉搓,榨出的液,再加水2倍喷洒,可防治稻螟和棉蚜,侧柏叶的10倍水浸液对防治小麦锈病亦有明显的效果。
03.桑叶
1公斤桑叶加水5公斤煮1小时,将其滤液按1:4的比例对水后喷洒,可有效地防治红蜘蛛。
04.苦楝
将苦楝鲜叶晒半天后切碎、加水,叶水比为1:2,煮沸50分钟后过滤,并在滤液中加0.3%的洗衣粉或肥皂。使用时加水1倍,可防治毒蛾幼虫,叶晒干后粉碎,每亩(1亩=1/15公顷,下同)施入10-15公斤,可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05.枫杨
取鲜枫杨叶捣烂,每亩菜园或苗圃地埋入75-100公斤,既可作绿肥,又可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有效率达90%以上。
06.臭椿
取叶1公斤,加水3公斤,过滤后喷洒,可防治蚜虫、菜青虫。用臭椿树皮15倍水浸液叶面喷洒,可防治小麦秆锈病。
07.柳叶
将柳叶捣烂,加水3倍,浸泡1天或用锅煮半小时,滤去渣后直接喷洒,可杀灭蚜虫、螟虫等多种作物害虫,有效率85%以上。
08.桃叶
取鲜桃叶5公斤,加生石灰50公斤对水75公斤,浸泡1天后,把桃叶捞出挤干,然后将水浸液过滤喷洒,用来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效果极佳。
09.闹羊花
将闹羊花的叶或花碾成粉,或泡出汁,可用来防治水稻螟虫、稻苞虫、玉米螟及稻瘟病等。配制方法是:取闹羊花的叶或花1公斤,加水10公斤,煮开后再对水100-130公斤,过滤液喷雾。
10.乌桕
用滤液喷洒,可防治蚜虫和金花虫等害虫。
新浪博客 ~ 2012年06月15日
新竹華龍村用糯米做的石拱橋
环保酵素应用于蔬菜,有机健康食物
◎ 酵素分享 本站
环保酵素蔬菜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人畜肥料,采用纯素有机种植。严格把好关,才能产出优质优良的蔬菜。
■ 蔬菜使用环保酵素细则
①、在种植蔬菜之前 1:1:500 配比的酵素喷洒菜地(1斤原液,1斤醋,加500斤水)如果菜地使用过化肥农药、人畜肥料,浓度为 1:1:200,10天内喷三次,酵素渣 1:100 稀释浇地或开沟掩埋做底肥,浇地时也可顺水流把环保酵素浇到地里。
②、每亩地喷洒配制好的酵素水约100斤一次。
③、春秋任何时间都可叶面喷施,夏季傍晚、清晨为宜,雨后喷洒更好。
④、不同的蔬菜喷施的次数、周期不一样。卷心菜容易生菜青虫,7~10 天喷一次,容易生虫的菜都可参考此种方法。大白菜、胡萝卜、白萝卜,一般只需喷三次即可。10~15 天喷一次。蔬菜出现严重的病虫害,连续三天 1:1:200 喷施。如果菜地面积大,可留一小片地供虫虫吃,挂牌写爱心语言与虫虫和谐相处。
⑤、蔬菜上喷施环保酵素对西红柿病毒病、豆角炭疽病、白菜蚜虫、卷心菜菜青虫都有很好的效果。
■ 注意事项:
①、严格掌握酵素配方,不可浓度过高,浓度过高会出现落叶,叶子泛黄现象。
②、喷雾器最好不要与农药混用。
酵素分享 ~ 2015年05月13日
九旬洋媳婦,捐近億元、千坪地蓋老人大樓
今日基督教報 2013年7月16日
◎ 記者 陳曉玫/台南市報導

人稱「長老娘」的台灣洋媳婦林鄧璐德,來台長達一甲子,過去和丈夫林澄輝致力照護台南痲瘋病患、小兒麻痺患者。2011年林澄輝逝世前,膝下無子女的二人,決定捐出1千坪土地以及台幣9千多萬,興建林澄輝紀念館與老人養護大樓,7月初動土後預計2014年完工,將提供100個床位,希望當地老年人能享有健康、有尊嚴的生活。1952年,林鄧璐德(Ruth Duncan)從美國德州來台宣教,並在新北市樂山療養院邂逅接受痲瘋病治療的林澄輝,兩人婚後先後在台南、嘉義開設「特別皮膚科診所」,專收痲瘋病患,照顧1千多名痲瘋病患。
後來痲瘋病患在台南逐漸匿跡,小兒麻痺症開始盛行,兩人於是又開設光明敬業院,協助近200名麻痺兒就學,並聘請技職老師私下教課,其中不少人後來還考上大學。 大半輩子為了台灣弱勢「閒不下來」的林澄輝、林鄧璐德膝下無子女,退休後林鄧璐德勤於到台南新樓醫院當志工。林澄輝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社工部主任游修靜指出,兩人不僅感情好,而且長年來行善低調,40年來夫妻倆其實捐款超過10億元,卻鮮少張揚。
2011年林澄輝因病過世前,有感於老年人不應一直「關在家中」,希望能有地方幫助老人彼此陪伴,便捐出台南中西區土地與現金,基金會經2年多規劃,前往日本取經後,正式動土興建林澄輝紀念館與老人養護大樓。 林鄧璐德長老娘捐出千坪地蓋老人養護大樓,紀念碑上題字「此基之外更無基,基也者,耶穌基督也」,顯露長老夫妻倆將生命立基於神的堅定。動土典禮,台南市長賴清德形容兩人的貢獻精神「無」比「有」更偉大,除頒發榮譽市民證書給林鄧璐德,還特別肯定他「無國界」的宣教關懷。
學學吧,沒有菜地不要緊,這幾種菜在家就可以種植
◎ 露斯卡慢生活

香芹
不喜歡吃香芹的人肯定不多,但是你知道香芹能水養嗎?裁剪若干較嫩的香芹莖葉放在玻璃瓶中,瓶裏盛放2/3的酵素水(酵素水製作和比例在本文末端介紹)。三天后你就看到香芹根莖處長出了細細的須,這是香芹在重生呢!一周換一次酵素水,兩周後,瓶子裏的香芹就長勢喜人,可供食用了!
豆芽
將豆子放在酵素水裏浸泡8個小時,綠豆、黃豆、黑豆都可以。然後過濾掉多餘的水,將綠豆放到一個大的玻璃瓶裏,高度以到玻璃瓶的 1/3 為宜。用橡皮筋將棉紗布包裹在玻璃瓶口,每天透過棉紗布細孔噴兩次酵素水,手儘量別觸碰到綠豆芽,當玻璃瓶中有粘液時要及時用酵素水沖洗出來。三、四天后,玻璃瓶裏就擠滿了豆芽,特別好看。想涼拌,想烹炒,都隨你啦~
洋蔥
洋蔥根莖可別輕易丟掉,你丟掉的絕對是寶貝!想種出洋蔥蔥段,先用刀在洋蔥根莖部截取一個三釐米的切片。將根莖放到事先準備好的小花盆裏,土壤只需漫過洋蔥根莖1釐米即可。記得每三天澆一次酵素水,過不了一周,洋蔥嫩芽就長出來了。耐心等著吧,兩、三周以後,就能吃上洋蔥蔥段咯~
小黃薑
若黃薑已發芽,從發芽處切開,可多切一點薑肉;若沒有發芽,則將黃薑放入酵素水中,等待黃薑發芽。將發芽的黃薑種植在花盆裏面,用土蓋住一大半薑身,一次性澆酵素水澆透,到芽冒出來前都不用再澆。三天后嫩芽冒出來,開始每三天澆一次酵素水,繼續等待姜苗長大~看著自己親手種的黃薑成熟豐收,是一件特別知足的事情,又有新鮮的黃薑可以吃啦!
生菜
將生菜的葉端和根部剪開,根莖長度最好為6釐米。將生菜根莖放置到盛水的容器裏,水位以剛漫過根部最合適,即1釐米左右。很快生菜就長高長大了。
小蔥
將蔥的根部自莖葉泛青的位置切開,用橡皮筋捆紮在一起,放在8釐米高的水杯裏,酵素水漫過小蔥根莖1釐米即可。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小蔥的生長就是這麼迅速又猝不及防,很快就能吃上美味的蔥了~
土豆
土豆經常發芽,想扔又太浪費了,那就種起來吧!將發芽的5、6個土豆放在中度容量的花盆裏,能事先做好酵素渣堆肥更好,土壤為7分滿,待放好土豆後,全部覆蓋土壤。等土豆秧苗長得東歪西斜的時候,就證明土豆該豐收了。當然,土豆成長過程中,千萬要記得澆酵素水才行!
酵素水
按 1ml 環保酵素:1000 自來水的比例稀釋,任何成熟的(發酵三個月以上)環保酵素都可以,如果是年份越長的酵素稀釋的比例更大可以 1:5000 ~ 1:10000 等。酵素的小分子可以分解農藥、化肥、重金屬的殘留。這個酵素水可以用於種植花卉、蔬果、空氣清新劑、魚池、大棚水產養殖、農畜環境除味、汙水處理等。
酵素水可以改善環境,使土壤肥沃,減少蟲害,分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質,淨化水源。酵素水用於家禽農畜養殖場,可以使飼養過程健康化,酵素水噴灑畜舍可以消除蒼蠅、蚊蟲和惡臭,是最天然的空氣清新劑。這麼簡單就可以吃到無污染的蔬菜了,也不佔用家裏的地方很省了買菜的時間和錢錢,動手吧,健康掌握在你的手中。

微信 ~ 2016年12月27日
酵素分享网 ~ 2015年08月18日
酵素分享网 ~ 2015年08月18日
自然農法,不施肥、不除蟲、種好菜
◎ 劉燕美/自然農法作家 林黛羚
為什麼植物能在石縫或牆上長得很好呢?答案在微生物!作家林黛羚原是上班族,目前在竹北鄉間租了市民農園,將之前學習的自然農法落實在此,她認為有良好的微生物環境,不施肥,菜也能長得頭好壯壯。她建議這一輩子一定要當一次農夫,自己種最安全、好吃。
■ 挖菜畦
① 《先挖地》先用鋤頭將土壤挖出深30公分、寬20公分的溝,當然更深、更寬種植面積也可愈大。
② 《鋪枯枝》將樹枝、雜草等丟入溝中,用腳踩平,如此能製造微生物喜歡的透氣性又可避免樹枝、雜草間的空隙過大。
③ 《再覆土》將土壤完全蓋住枯枝、雜草,從溝底至土壤表面厚度約50公分較佳。
④ 《做邊牆》菜畦邊緣較易坍塌,可用手稍微按壓邊緣土壤一圈,讓此處土壤緊實,即可避免坍塌。
■ 種花盆
① 《先鋪石》一般花盆深度較淺,不需放枯枝或雜草,放些石頭,將土壤蓋至花盆8分高,再種入苗或種子。
② 《覆蓋土》土表可用瓦楞紙覆蓋,有助保持土壤濕潤,但菜苗與種子處要挖洞,能順利生長。
■ 種植示範~馬鈴薯
① 《先切塊》現在入冬正適合種馬鈴薯,種植時要先將馬鈴薯切成2~3塊,平均每塊上有2個以上芽點較佳。
② 《護切口》馬鈴薯切面上,可抹一層石灰或木灰保護,可避免種入土後受雜菌感染而腐壞。
③ 《再濕潤》馬鈴薯塊埋入土中,不論種於菜畦或花盆,種畢後要將土壤澆濕,有助馬鈴薯生長。
④ 《避陽光》二周後馬鈴薯已發小芽,長至20公分高時,要再次覆土,以免新生的馬鈴薯照射到陽光,會產生有害人體的鹼毒。
■ 其他撇步
《菜苗清土》林黛羚建議菜苗種入土前,先將原先的培養土洗淨,因培養土的人造養分較多,無法激發植物努力發根生長。
《保留雜草》雜草能幫助土讓保持濕度與維持土壤鬆軟,故只要雜草不高於菜,且不是強勢的鬼針草,林黛羚並不除草。
《混種少蟲》像十字花科的高麗菜很容易引蟲上門,但四周以紅蘿蔔等蟲不愛的蔬菜包圍,就可減低蟲害機率。
《水路設計》林黛羚菜畦間的步道彼此相連,澆水時不直接澆在菜上,是讓步道注滿水分,有助植物向下生根找低處水源。
■ 專家說
菜畦上也可用瓦楞紙覆蓋保濕,但風大地區較不適合,而不論菜畦或花盆,剛種入種子或菜苗時都須充分澆濕土壤;而鬼針草若非已真正乾枯,否則埋入菜畦溝中,會繼續生長。

自然農法,不施肥、不除蟲、種好菜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3年11月29日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夏天養一盆驅蚊綠植也不錯!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