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0

飲食1105輯~魚蛋肉

新增說明文字
☆ ☆ ☆
如何區分紅白肉?
★ 廖嘉音/營養師

很多人都聽過「紅肉不健康、白肉比較健康」的說法,但這是真的嗎?該如何區分紅白肉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紅白肉通常是以肉類中含有的肌紅蛋白含量來區分,牛、豬、羊大多歸屬於紅肉,雞、鴨、魚則歸類為白肉。廖營養師叮嚀,無論是紅白肉都含有動物性脂肪,若過量食用恐增體內膽固醇值,建議適量食用為佳。紅白肉怎麼分?廖嘉音營養師表示,紅肉、白肉大多是以肉類中含有的肌紅蛋白含量來區分,較多者為紅肉、反之則為白肉,但這兩者並沒有界定出一個明確的數字。一般來說,牛肉、豬肉、羊肉都屬於紅肉,而雞、鴨、鵝、魚肉、海鮮則屬於白肉。
傳統認為紅肉的脂肪含量較高,吃多有害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更將紅肉列為2A級可能致癌物,提醒民眾應少吃為妙,然而實際上真的如此嗎?白肉真的比較健康嗎?廖嘉音營養師指出,相較於白肉而言,紅肉的油脂含量的確較為豐富,因此會建議控制飲食中各類油脂攝取量,以免膽固醇、脂肪、熱量囤積而不利健康。此外,根據美國2019年研究指出,過量吃紅肉、白肉都會增加膽固醇堆積(註:魚肉不在此研究之列),建議減少肉品攝取量或改食用植物性蛋白質,對於降低膽固醇將大有助益。
既然如此,日常還能大口吃肉嗎?廖嘉音營養師表示,以營養學的觀點來看,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是均衡且多元,每種食材皆可適量攝取、不偏廢,就能滿足身體所需;像是肉品仍有不少優質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鐵質等,適量攝取就能兼具營養、健康又能滿足口慾,若有特殊疾病或調理需求者,亦可主動向營養師諮詢日常飲食建議,以符合個人的健康需求。

如何區分紅白肉?
健談網/廖嘉音營養師~2020年10月07日
☆ ☆ ☆
肉鬆是心臟病兇手!三種「清粥小菜」累積自由基害你全身發炎
HEHO 健康/林以璿~2020年11月08日
☆ ☆ ☆
吃紅肉到底致癌還治癌?營養師:要分成「罹癌前後」來討論
HEHO 健康/林以璿~2020年11月23日
☆ ☆ ☆
喝雞湯可補元氣又防感冒!20分鐘就能煮出韓國蔘雞湯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2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你吃的魚油只有濃度夠還不夠!藥師指五大要點符合才有用
★ 林以璿

保健食品中,「魚油」是一年四季都暢銷的熱門產品,眾所皆知,魚油主要訴求是守護健康、靈活思緒,但是面對琳琅滿目的魚油商品,要如何挑選才能達到保健效果呢?專家指出,可從5個方向著手,找到優質魚油。魚油是從深海魚類脂肪層萃取出來的油脂,含有豐富的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當中的DHA與EPA,是最重要、且人體無法自行生成的營養素。藥師林東慶指出,補充魚油是否有效,應從幾大要素來做考量,包括魚油中的營養成分濃度、吸收的型式、魚種的來源、以及是否有檢驗合格認證來選擇,因此,提供5大選購要點,讓民眾能買到品質較好的魚油。
林東慶提醒,魚油含有高濃度的 Omega-3(DHA/EPA)是其主要活性成分;魚肝油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主要是有助於維持在暗處的視覺。由於二者所含成分不同,功能也不同。特別值得注意的,由於維生素A、D是脂溶性維生素,難以代謝出體外,吃太多容易累積在肝臟而無法代謝,有可能會造成肝中毒。所以要吃「魚肝油」的話,建議最好先檢查身體,依自己的身體狀況聽從醫師的指示補充額外需要的劑量。
一、【魚油關鍵 在 Omega-3 濃度!市售目前已有 95.8% 高濃度】
要購買魚油,很重要的是 Omega-3 的濃度。林東慶表示:「濃度高於84%以上的魚油,才能有保健效果,甚至市面上已有濃度高達95.8%的魚油。」一般市售的魚油 Omega-3 濃度約為 20~85% 之間,但在 2016 年時,台灣衛福部跟歐美同步,已將含有 80% 以上的 Omega-3 (EPA/DHA) 高濃度魚油列為建議用藥,代表著魚油的選購上,濃度是可參考指標之一。而低濃度的魚油,因為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等,反而營養成分沒有補充到,卻攝取了多餘成分造成身體負擔。高濃度魚油跟低濃度魚油有根本性的差別,所以不能夠用「多吃幾顆低濃度魚油」來取代高濃度魚油。
二、【魚油不是「越大顆越好」!比較「吸收程度」才是關鍵】
在生產製造時,魚油是以顆來計價,有些廠商想節省生產成本,直接把一天的份量做成一顆膠囊,但膠囊就會非常的巨大。因此在挑選上,可以找較易吞食的膠囊尺寸,避免有些人因為魚油膠囊難入口而補充不到位。而林東慶藥師也提到,魚油的濃度更是有效與否的關鍵。若是魚油濃度高、吸收效果好,才能將營養發揮最大作用
市面上的魚油產品常見3種型式,根據提煉的方式與本身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 rTG 型、TG 型、EE 型3個類別。EE型深海魚油還需要身體的消化酵素做進一步分解才能吸收,是吸收度最低的。TG型態的深海魚油是我們可以直接吸收的型式,而rTG 型的魚油,純度最高,吸收率也是最高的。以眾多實驗結果的綜合評估來看,魚油的吸收度為 rTG 型 > TG 型 > EE 型。魚油裡面的成分都是脂溶性的,所以建議可以在飯後的時候服用,效果才會最好
三、【去蕪存菁的「萃取技術」是魚油品質關鍵】
魚油需要卓越的萃取技術,才能將魚隻體內的戴奧辛、重金屬、海洋污染物等不良物質去除至無法測得的程度。一般的萃取方式,是透過分子蒸餾法、液相層析法來進行萃取。這些方法在高溫情況下,可能會破壞油質、品質下降。國際上有一款技術稱為「超臨界萃取技術」,是目前魚油界公認最能獲得高濃度且有效去除汙染物的萃取方式。可以經由超臨界流體技術進行萃取和精煉,取得最大的濃度和純度;且不會因高溫造成氧化,影響魚油品質
四、【選擇「深海遠洋小型魚」作為來源】
近年來,海洋出現嚴重汙染的狀況,所以食用深海魚類時可能也有遭受重金屬等汙染的風險,若是萃取的魚類有重金屬污染,也會影響營養品質。因此,魚類捕撈產地和提煉的魚種,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考量到生物累積問題,盡量挑選在純淨海域捕撈,且重金屬含量較低的小型魚種,會比較安全。如果業者有重金屬檢驗報告,這才是最可靠的,以魚油來源來看,全球規模最大 Omega-3 API 製造商,頂級的德國大廠 KD Pharma,就是嚴選智利和秘鲁海岸的優質小型魚種。
五、【挑品牌:取得認證的口碑大廠最佳】
挑選魚油時,嚴格控管品質、值得信賴的製造商也很重要。必須留意 Omega-3、DHA、EPA 的含量是否標示清楚,市售魚油產品的標示並不一定如成份表標示的劑量,因此如果要進一步確認,建議找擁有公證單位 Omega-3 檢驗報告,或是有榮獲SNQ國家品質認證的商品,這樣一來才能確保魚油可以發揮它的功效。國際間也有針對魚油檢測和認證的第三方組織機構IFOS,若任獲得五星認證即表示此魚油通過了全球最嚴格、最高標準的檢驗。

【ω-3 脂肪酸】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裡面含有 DHA 跟 EPA。
【DHA】是構成腦細胞及視覺細胞的重要成分,幫助維持思緒靈活、腦部專注力。
【EPA】改善三酸甘油酯,具有清理血管、降低血脂能力,所以有「血管清道夫」之稱。
【魚油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① 對魚類過敏、懷孕32週後,與醫師討論是否適時食用魚油。
正在服用阿斯匹靈、降血脂藥物及凝血功能不全者(血友病患者),也不適合食用魚油
③ 魚油不能跟動植物纖維或鈣片一起吃,可能會互相影響吸收,如要食用隔 1~2 小時。

你吃的魚油只有「濃度夠」還不夠!藥師指五大要點符合才有用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07日
☆ ☆ ☆
市售五款魚油熱門品牌PK,實際食用分享
小欣的環遊世界夢想部落格~2019年07月27日/2020年更新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油魚當鱈魚吃,10歲男童竟拉油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11月19日
男童放屁都噴油,油魚當鱈魚吃惹的禍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20日
男童吃「油魚」連三天排便拉出油,連放屁都會噴油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1月20日
油魚當鱈魚吃,男童連三天拉油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20日
☆ ☆ ☆
「油魚」當鱈魚腹瀉止不住!你吃的「鱈魚」其實可能是這三種魚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2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貝類鮮味怎麼來?認識潮間帶美味食材
★ 好食課/文章授權提供

文蛤是家中最常出現的貝類食材,炒蛤蠣、絲瓜蛤蠣都是餐桌上的佳餚,也是孩子的最愛。但相信大家都猶豫過,到底要在市場買泡在水中的文蛤,還是放在冷藏櫃裡真空包裝的文蛤呢?真空包裝沒有空氣,文蛤還會新鮮嗎?國立海洋大學蕭泉源老師分享貝類保存的知識,現在文蛤常常採用真空包裝的形式販售,不僅可以延長架售期,同時也能讓風味提升。
肝醣代謝慢 掌控美味的琥珀酸增加貝殼內本身就含有水分,在雙殼緊閉又低溫的環境下,生理代謝變緩慢,可以存活一段時間。而且也因為生理機能延緩,肝醣代謝速度較慢,掌控美味的琥珀酸、丙酸和游離胺基酸的量反而會增加,可以讓鮮味更加豐富。貝類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不僅低脂、高蛋白,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牛磺酸、精胺酸、EPA/DHA 以及鋅。牛磺酸是許多能量飲料或保健食品會添加的營養素,具有調節神經傳導,加速神經元增生的功能,可以讓我們提起精神、維持思緒清晰。
鋅則是身體組織合成不可或缺的礦物質,足夠的鋅可以幫助蛋白質合成、加速傷口癒合,所以蜆精也成為探病時最好的伴手禮之一,當身體虛弱時,能讓我們快速補充好吸收的胺基酸、提高抗氧化能力以及抗發炎作用。另外在食安方面,相信大家都有聽過綠牡蠣的新聞,牡蠣、貝類是非常好天然的水質偵測指標,在乾淨的水質底下才有辦法生存。如果水質重金屬超標或環境污染,貝類會變色、大量的死亡,這時候我們就知道海洋、河川受到污染了,因此想要享受美味的貝類,別忘了愛護環境才能有美味的食材喔!
貝類在濕冷又乾熱的潮間帶怎麼存活?每次在潮間帶踏水,總是看到石頭上有許多的貝類,也許你也有過這些疑問,這些貝類一下泡在海裡、一下曬太陽、一下濕冷、一下乾熱,不時還會受到海浪拍打,環境差異這麼大,為什麼還能緊緊的吸附在石壁上生存呢?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主任施彤煒表示,為了抵抗水分流失,貝類會緊閉外殼,或者貼附在石頭的凹縫中減少水分蒸散。而為了抵擋海浪的推打,許多貝類演化成較扁平的型態,減少衝擊,甚至增加殼口的面積,加強吸附能力,讓自己可以屹立在大浪之中。
當退潮時,貝類時時刻刻承受著陽光的照射,因此有些貝類會發展出較多花紋的外殼,增加表面積,達到散熱的效果。其實近年來海洋生態受到很多的影響,不僅是捕魚時過多的捕撈或者消費者因為稀有、美味而選擇食用較稀少的魚種,這些行為其實都一直傷害著海洋。而全球暖化也會讓生物的成長速度變緩慢、生存型態改變,甚至持續的高溫,有些生物可能沒辦法適應溫度而死亡。所以如果想要永續享有美麗的海洋以及美味的海鮮、貝類,我們都可以盡一份心力,從消費者端開始珍惜食物、保護環境,不浪費、不過度食用,讓生態可以永續發展。

貝類鮮味怎麼來?認識潮間帶美味食材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9月04日
☆ ☆ ☆
秋天正是大啖海鮮的時候!萬里蟹、大閘蟹、新鮮蚵仔這時侯吃最對味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6日
☆ ☆ ☆
大啖肥美秋蟹,與柿子同食恐消化不良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06日
原來柿子和螃蟹不可以一起吃!爸媽留意孩子吃柿五大禁忌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08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愛吃「孔洞食物」小心掉入熱量黑洞!營養師送你「烤肉熱量全攻略」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30日
中秋連假後,愛吃燒烤不運動,小心大腸癌找上門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07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深海魚含甲基汞,食藥署首訂「魚類攝食指南」
★ 蔡明樺/台北報導

民眾愛吃的鮪魚旗魚生魚片,及傳統小吃涼拌鯊魚煙等,這些深海大型魚因食物鏈關係,體內蓄積較高濃度的重金屬甲基汞,恐影響大腦神經發育。衛福部食藥署首度針對甲基汞的敏感族群孕婦、育齡婦女及6歲以下兒童,訂定「魚類攝食指南」,鎖定鮪魚、旗魚、油魚和鯊魚4種大型掠食性魚類,建議孕婦、育齡婦女每周攝食量不宜超過35~70克;6歲以下兒童每個月不宜攝食逾35克。魚類富含 Omega-3 脂肪酸、EPA、DHA等營養素,是民眾攝取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但深海大型掠食性魚類專吃中小型水生物,體內蓄積較高濃度的重金屬甲基汞。
長期攝食恐傷害中樞神經,致手抖、大腦退化等症狀,國內研究已證實甲基汞會增加女性不孕風險,尤其甲基汞可穿透孕婦胎盤傳給胎兒,對下一代的大腦神經發育威脅更大。食藥署日前邀學者專家開會討論,首度針對甲基汞敏感族群訂出魚類攝食指南。參與討論的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根據食藥署、農委會漁業署的監測發現,鮪魚、旗魚、油魚和鯊魚的甲基汞濃度較高,且是民眾常吃的魚種,參考國際規範後,建議孕婦、育齡婦女每周攝食量不宜超過35~70克,6歲以下兒童每個月不宜攝食逾35克。
他強調,甲基汞是工業化污染的廢水排入大海後,進入食物鏈最後被人體吃下肚,再經由血流突破腦血管上壁、胎盤,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大腦發育。北榮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指,甲基汞慢性中毒症狀包括手抖、情緒不穩、記憶力變差等,甚至會影響胎兒大腦發育。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甲基汞為脂溶性,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約50天,中毒後尚無解毒劑可治療,建議民眾儘量少吃深海大型魚,尤其是孕婦、兒童,最好選擇巴掌大的魚類,一樣能攝取優質蛋白質。

深海魚含甲基汞,食藥署首訂「魚類攝食指南」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02日
☆ ☆ ☆
魚刺卡食道穿孔,醫:冬天吃火鍋記得細嚼慢嚥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06日
吃火鍋太急悲劇了,魚骨整根刺穿喉嚨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09日
☆ ☆ ☆
☆ ☆ ☆
飲食1106輯
飲食1105輯~魚蛋肉
飲食1104輯~加工食品
飲食1103輯~甜點飲品
飲食1102輯~咖啡
飲食1101輯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2021/11/20

肌力1102輯

Fuskator Photo
☆ ☆ ☆
長輩:明明有在爬山,為何還得肌少症?
★ 黃苡安/綜合報導記者

近年養生、運動風氣盛行,更有不少長輩為了健康而提高運動頻率並調整飲食習慣,但如果沒有建立正確運動及飲食觀念,反而可能因此陷入「肌少症」危機,增加老年失能的風險!台灣65歲以上國人肌少症盛行率高達7~10%,但從2019年底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對六都民眾的最新調查發現,有聽過肌少症的50歲以上國人僅佔52.7%,且聽過者中僅有26.4%答對防治肌少症之飲食原則、10.1%答對增肌運動種類,顯示民眾對於肌少症的防範意識仍不足。
肌肉隨著年齡增加流失得越快,一旦肌力下降可能造成跌倒、骨折,增加失能風險,嚴重一點可能終生臥床,大大影響晚年生活品質。長輩可能會問,明明有在爬山或在公園運動,怎麼還會得肌少症?的確從同份調查中看到,44.4%長輩有每天運動的習慣,且高達8成是以「散步、健走」為主,但熟齡長輩其實更該選擇從事肌力訓練以避免肌少症。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郭家驊特聘教授表示,有氧運動雖有助提升心肺功能,但阻力訓練才是維持肌肉量及肌力最好的方法。
肌力訓練非年輕人專利,別認為上了年紀就不能做,事實上已有研究證實即使到80~90歲,高齡者仍可選擇合適自身體能狀態的肌力運動,促進肌肉細胞汰舊換新,達到肌力倍增與阻止肌肉量下降的效果,其中特別建議可學習深蹲等強化臀腿肌力的運動,以降低跌倒風險。郭家驊教授也建議長輩如果狀況許可,最好能養成習慣至運動中心或健身房找專業教練指導動作及調整強度,以避免受傷。除了選錯運動項目外,很多長輩認為只要「少油、少鹽、少糖」就能維持健康,這其實也是錯誤的觀念!
防治肌少症也須從飲食中補給合成肌肉的原料,但調查中看到民眾50歲後為了健康,3成會選擇少吃肉類、蛋、海鮮,其中2成是因牙口不好。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蔡佳君表示,若無三高、腎臟問題或醫師指示,過於限制飲食恐反造成營養不良,更不易維持肌肉量。均衡飲食前提下需注重足量優質蛋白質攝取,包括黃豆及其製品、魚類及海鮮、蛋、肉類及乳品類,而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3~2016年),國人乳品類攝取不足1份高達9成,故鼓勵長輩透過攝取每日1.5份乳品以補足蛋白質所需,也很合適牙口問題者。
營養師建議早餐和點心飲品可改選擇鮮乳,也能藉此替代較不健康的含糖飲料;乳糖不耐症者可選擇無糖優酪乳或優格,純素食者則可以無糖豆漿替代。老年後能保有自在行動力、享受良好生活品質,相信是大家最在乎的事情,想正確養生就得改掉錯誤的健康觀念,透過飲食均衡再加上足量優質蛋白質攝取,並搭配阻抗型運動,就能遠離老年失能兇手「肌少症」威脅。

長輩:明明有在爬山,為何還得肌少症?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7月24日
☆ ☆ ☆
☆ ☆ ☆
【防疫不出門4】三招居家運動,強化肌力不跌倒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07月23日
☆ ☆ ☆
☆ ☆ ☆
PlayNo.1 Photo
☆ ☆ ☆
對抗肌少症,請你這樣做
★ 照護線上/編輯部

陳太太盯著電視螢幕追劇追得認真,因為聽到丈夫進門的聲音而打算從沙發起身,偏偏力不從心站不太穩,整個人又倒在沙發上,忍不住唉叫了一聲。陳先生苦笑道:「老婆啊!我們一起去運動吧!聽說有個毛病叫做『肌少症』,我們兩個可能都中獎了。」「肌少症」代表著我們的肌肉質量流失,運動活動功能變差,讓我們走路速度變慢,活動距離變短,要出力時使不上力。我們三十歲以前,身體的肌肉質量連年累積,但年過三十歲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每十年可能流失3%至8%的肌肉質量。隨著年齡增長,流失速度也會加快。
初期肌肉的「本」還很多,自己不會察覺什麼不對勁,但五十歲之後,力不從心的感覺就愈形明顯,有時要趕捷運、公車,想走快一點卻快不起來,或是想要搬垃圾到回收定點時,發現自己使不上力,東西掉一地。當我們到了六十五歲之後,肌肉流失的速度更是加快,這時不僅是影響生活品質,肌肉變弱後我們跌倒、骨折、甚至臥床的機會都是大幅增加,為老後生活添上好幾筆苦痛。我們體內的肌肉質量是持續變動的,你可以想像有個天平,天平上的一邊是肌肉生長修復,一邊是肌肉受到破壞。
在新陳代謝之間,我們身體會盡量給出訊號維持天平平衡,當肌肉流失的太多,這個天平就會失衡,往肌少症傾斜。究竟哪些原因會加速肌肉流失呢?太少使用肌肉是首要原因。有人是因為長時間的工作需要久坐不動,有人則是因為生病開刀在床上躺了一個星期,或住院安胎整整三個月都沒怎麼動。當我們沒有使用肌肉,肌肉就容易快速流失,而且肌肉質量變少、力氣變小之後,我們可能走一點路就覺得累,容易產生惡性循環,讓人愈來愈不想動、不敢動,肌肉就更容易流失了。
雖然說肌肉流失容易發生於久坐不動的人身上,但你可能也會注意到,有些長者明明很忙碌,又是打掃環境、又是整理花草,但狀況卻還是一路變差。通常這時大家都會怪罪說:「唉!沒辦法,老了就是這樣!」但其實這不只是年齡變化這個因子。許多長者可能是因為牙齒狀況不好,或家裡只剩老人家懶得煮也懶得出門買,甚至自己食慾降低,總之呢,就是吃的不夠,沒有獲取足夠的營養和能量來維持肌肉。長期熱量攝取不足,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攝取不足或不均衡,就難以維持肌肉的質量。
另外會影響到肌肉質量維持與生長的因素還與荷爾蒙有關。像是生長激素、睪固酮等的濃度不足,會讓體內蛋白質合成的速度比被分解的速度還慢,而身體肌肉要收縮活動,肌肉細胞裡需要有多種蛋白質參與收縮訊息的傳導,當蛋白質合成受到影響,肌肉的收縮活動就比較差。還有,隨著年紀增長,腦部控制肌肉運動的神經傳導減少,肌肉動作的控制愈來愈不精確,協調性不好,亦會影響到肌肉的質量和收縮活動。
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是阻力訓練和吃得營養健康。說到運動,大家一定會先想,適合老人的活動不就單純做做園藝或走走路,這樣可以預防肌少症嗎?老實說,這樣做可能效果比較有限。要鍛鍊肌肉,比較好的方式是「阻力訓練」。阻力訓練代表著靠著外在阻力來訓練動作,當物體帶來阻力,而我們進行肌肉收縮時,肌肉纖維感受到的張力會刺激荷爾蒙生成,神經傳導變好,並增強促使肌肉生長的訊號來刺激骨骼肌裡的蛋白質合成,因此阻力訓練來能讓肌肉的質量變多,並使肌肉變得更有力量、耐力增強。
適合每個人的阻力訓練套餐不同,水中阻力運動、彈性帶、或徒手肌力訓練都是可行的計畫。根據研究,開始練習阻力運動後的兩個星期內,就能帶來好處。然而只要運動就可能會帶來運動傷害,因此要注意運動的頻率、強度,若不知從何開始的話,可以考慮找物理治療師或運動教練一同制定屬於自己的運動計畫。要如何吃得健康呢?首先熱量要攝取足夠。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長者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而愈吃愈少,如果攝取的熱量不足,身體會開始分解貯存的肝醣、蛋白質、和脂肪,長期熱量不足就會分解肌肉以供能量,肌肉當然就流失囉!
而當營養充足時,更會放大運動帶來的好處。研究顯示,蛋白質攝取不足與肌少症有明確關係。攝取蛋白質有助於肌肉生長,當年紀愈大,還需要更多量蛋白質才能促使肌肉生長。如果腎臟功能正常的話,一天每公斤體重可以攝取1至1.2克的蛋白質,也就是一個六十公斤的女性每天建議攝取60克到72克的蛋白質,可從起司、牛奶、蛋、肉類、黃豆來攝取高生物價蛋白質。想要增進肌肉品質,還可以考慮補充胺基酸,尤其是白胺酸、維生素D、ω−3 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
不過要提醒大家,預防肌少症並非只顧著攝取蛋白質,其他營養素例如碳水化合物、脂肪也都要均衡攝取。攝取蛋白質過量,非但沒有幫助還可能造成腎臟的負擔。營養均衡,才是王道!雖然我們前面曾提過,生長激素或睪固酮濃度不足是引發肌少症的原因之一,但直接補充睪固酮、生長激素可能會產生血栓、糖尿病等諸多副作用,甚至增加罹癌風險,必須經由醫師評估,才可以使用。年過三十,就要開始對抗肌少症囉,大家要養成運動習慣規律進行阻力運動,還要吃的營養又均衡!

對抗肌少症,請你這樣做
CareOnline 照護線上~2018年12月04日
☆ ☆ ☆
☆ ☆ ☆
想增肌不只要運動,這兩件事做對更是關鍵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3月12日
居家防疫避免肌少症,坐姿訓練六式天天做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07月17日
☆ ☆ ☆
☆ ☆ ☆
Fuskator Photo
☆ ☆ ☆
☆ ☆ ☆
☆ ☆ ☆
肌少症就靠補充蛋白質!雞肉有三大好處、營養師教三種軟質料理更容易吃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7月17日
老人飲食重點,預防衰弱症與肌少症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1年12月29日
☆ ☆ ☆
☆ ☆ ☆
Fuskator Photo
☆ ☆ ☆
讓大腦年輕、皮膚健康!規律運動6大好處
★ 艾蜜莉

定期的運動不僅可以幫助減肥、維持良好的體能之外,其實還有更多你可能沒想過的好處,以下就來告訴你定期規律運動的6大好處。
① 減少憂鬱更快樂:
運動可以調解壓力並改善大腦對血清素、去甲基腎上腺素(壓力荷爾蒙)的敏感度,進而減輕憂鬱。還可以增加腦內啡的產生,有助於產生積極感,將壓力感降到最低,也能減輕疼痛感。而這些好處與鍛鍊的強度沒有太大的關聯,無論運動強度多大,負面的情緒都可以獲得改善。
② 強化肌肉、骨骼:
肌肉本來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漸漸流失,而這可能會導致容易跌倒受傷,所以定期的運動對於鍛鍊、維持肌力以及骨骼健康方面很重要,還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當運動搭配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可以刺激肌肉生長,因為運動有助於釋放激素,這些激素可增加肌肉吸收胺基酸的能力。
③ 降低罹患慢性病風險:
缺乏規律的運動是造成罹患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定期運動已經被證實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度,並降低血壓、血脂,有助維持心血管及身體健康。相較之下,缺乏規律的運動會使腹部脂肪明顯增加,提升罹患第2型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
④ 保護皮膚、延緩老化:
我們的皮膚可能會因為受到體內氧化壓力而導致皮膚狀況惡化、老化。因為當人體內的抗氧化劑沒辦法修復自由基對細胞產生的損傷時,就會發生氧化應激,也就是體內自由基過剩,而抗氧化劑被過度耗損的失衡狀態。如果有定期進行適當的運動,就可以增加人體產生天然抗氧化劑的能力,並刺激血液流動,從而保護細胞並延緩皮膚衰老現象。
⑤ 改善大腦功能:
運動可以改善大腦功能,保護記憶力及思維能力,因為運動可以刺激激素產生,促使腦細胞生長。而且規律運動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病,這對大腦的健康也有益處。一項來自美國馬里蘭州的研究也指出,運動有助強化大腦的記憶力,促使大腦在處理語意記憶方面變得更有效率。尤其針對中年以後的群體,更能夠避免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⑥ 可以減輕疼痛:
運動可以幫助減輕疼痛,雖然在多年來,治療慢性疼痛的建議是多休息、不運動。不過有多項研究表示,因為運動可以幫助控制身體各種疼痛,像是下背痛、纖維肌痛症等,還可以提升身體的耐痛能力並降低疼痛感,因此可以幫助患有慢性疼痛的病患減輕疼痛。但為了避免造成身體二次傷害,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的運動才是更重要的,因此可以詢問自己的醫生可以進行什麼樣的運動。

讓大腦年輕、皮膚健康!規律運動6大好處
HEHO 健康/艾蜜莉~2020年06月18日
☆ ☆ ☆
☆ ☆ ☆
國民運動無誤!騎腳踏車強心壯肌少病
HEHO 健康~2020年03月15日
☆ ☆ ☆
肩頸頂扣扣?八個動作幫你舒展肌肉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3月16日
☆ ☆ ☆
☆ ☆ ☆
PlayNo.1 Photo
☆ ☆ ☆
預防肌肉流失!增加肌力的五招全身性瑜珈跟著做
★ 江宏倫/影音圖文

瑜珈其實就是一種徒手訓練的方式,負重來自於本身身體的體重,不論對核心訓練或各個肌群的訓練,在提升肌力與肌耐力上,都還是有一定的效果,這次要學的5招瑜珈,會結合各個瑜珈體式,是一個簡單又實用的瑜珈練習!暖昕瑜珈創辦人唐昕表示,這次的陽瑜珈練習,是一個綜合練習,會把先前教過的動作串聯在一起,可以幫助我們訓練全身的肌力,還有肌耐力。我們會從金剛坐姿的伸展開始,並搭配下犬式、勇士式瑜珈序列,加強訓練我們的各個部位的肌群,準備好瑜珈墊,就讓我們一起來鍛鍊!
唐昕老師小提醒這次設計的陽瑜珈,主要會鍛鍊全身的肌群,會以流動的方式串連數個瑜珈體式,可以鍛鍊到我們全身各個部位,不妨可以一起挑戰自己,每個動作都可以依照個人程度增加次數,每天可以進行1-3組;雖然透過瑜伽伸展可以刺激關節上的感覺受體,幫助肌肉放鬆,疼痛的感覺也會減輕,配合呼吸進行瑜珈時,更可以幫助身體在一定的節奏裡進行新陳代謝,但過度伸展很容易因為用力而忘記呼吸,造成身體無法配合,有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所以「每個瑜珈伸展強度,須依自己程度調整,適當伸展到『你感受到肌肉有拉伸為原則』,若運動過程中,有出現身體不適的時候,請立即停止運動,並洽詢您的醫師團隊。」

預防肌肉流失!增加肌力的五招全身性瑜珈跟著做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12月02日
10分鐘全身肌力訓練,瑜珈老師教你下犬式、勇士式瑜珈變化
Heho 瑜珈~YouTube 2021年12月2日
☆ ☆ ☆
☆ ☆ ☆
高齡者健康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YouTube ~ 2017年01月19日
☆ ☆ ☆
☆ ☆ ☆
Fuskator Photo
☆ ☆ ☆
☆ ☆ ☆
☆ ☆ ☆
☆ ☆ ☆
☆ ☆ ☆
Fuskator Photo
☆ ☆ ☆
神奇!每次11分鐘,冥想竟有增肌效果
★ 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打坐冥想竟有增肌效果!美國一項有趣研究,安排其中一組的研究參加者手部打石膏,並進行一個月的「心理想像法」(Mental Imagery),幻想著如舉啞呤般鍛鍊肌肉,結果發現他們的肌肉力量比對照組強壯一倍。香港醫生表示,雖然進行阻力訓練是增肌的最有效運動,但其實心理也可影響生理,包括促進神經傳遞,心理想像法便是其中一種冥想方式,在運動界使用多年,有助提升運動員表現。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美國俄亥俄州大學 (Ohio University) 的研究團隊,邀請29人參加該項分組研究,先為參加者的「非主力手」打上石膏,其中一組人要進行「心理想像法」,專注地想像自己打上石膏的手進行肌肉鍛鍊,包括想像如舉啞呤般發力,每星期進行5天,每次11分鐘。另一組則是對照組,他們也需要每星期有5天,每天在實驗時坐下11分鐘,但沒有進行心理想像法。
研究在四星期後,替參加者除去石膏套,並接受評估。結果顯示,進行心理想像法的一組人,「石膏手」的肌肉力量比另一組人強壯一倍。研究人員認為,心理想像法可以減慢,甚至預防肌肉出現萎縮,認為研究結果對神經復康方面的發展有幫助。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陳海聰表示,心理想像法屬其中一種冥想,在歐美運動界已有使用,對於冥想可增加肌肉力量,曾有研究指進行心理想像法時,肌肉間會出現電子訊號 (electrical signal),顯示肌肉曾受到刺激從而有增長,反映腦部運作與肌肉有關連
冥想其實也為身心帶來很多好處,包括減壓、改善記憶力及睡眠質素。坊間的增肌方法眾說紛紜,有人更誤解狂運動,如跑步等帶氧運動就可增肌。陳稱,帶氧運動主要提高心肺功能,最多只能稍為提升肌肉耐力,但並不能有效增肌,進行阻力訓練才是最有效的增肌運動,對提升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及生長最好。他建議阻力訓練要每星期進行3次,每個肌肉群做3至5組,每組8至15下。當訓練維持約6至8星期,便開始出現增肌效果。另外,要配合增加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食物的攝取。

神奇!每次11分鐘,冥想竟有增肌效果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8年10月19日
☆ ☆ ☆
☆ ☆ ☆
☆ ☆ ☆
☆ ☆ ☆
Fuskator Photo
☆ ☆ ☆
☆ ☆ ☆
☆ ☆ ☆
☆ ☆ ☆
肌力1102輯
肌力1101輯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PlayNo.1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