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5

YT重訓1102輯

❀❀1
☆ ☆ ☆
☆ ☆ ☆
什麼是力量訓練?
CYFIT兆佑~2018年09月02日



☆ ☆ ☆
☆ ☆ ☆
❀❀2
☆ ☆ ☆
☆ ☆ ☆
CrossFit 是什麼?
克里斯大恬~2019年11月23日




☆ ☆ ☆
❀❀3
☆ ☆ ☆
☆ ☆ ☆



☆ ☆ ☆
❀❀4
☆ ☆ ☆
☆ ☆ ☆
筋膜已經落伍了
醫適能 蔡奇儒~2020年04月25日


肌肉收縮的機制
GYMEFIT~2016年11月19日


☆ ☆ ☆
❀❀5
☆ ☆ ☆


☆ ☆ ☆
❀❀6
☆ ☆ ☆
☆ ☆ ☆
中高齡訓練是趨勢?存肌本才能延緩衰老
練健康~2020年03月07日


老人平衡可以藉由重量訓練改善嗎?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2021年09月04日


☆ ☆ ☆
❀❀7
☆ ☆ ☆
☆ ☆ ☆
健身房小偷訓練搞笑隱攝
小區的傢伙們/韓國~2021年12月15日


如何挑選適合你訓練的鞋?
Hana EAT~2020年05月04日

穿訓練鞋重訓的好處?為什麼要穿舉重鞋?
練健康~2020年04月20日
☆ ☆ ☆
YT重訓1122輯
YT重訓1121輯~槓鈴
☆ ☆ ☆
YT重訓1115輯
YT重訓1114輯~器具
YT重訓1113輯~營養
YT重訓1112輯~新手
YT重訓1111輯~生理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8
☆ ☆ ☆
☆ ☆ ☆




軍警消相關的戰術體能
邱個/SBD~2020年12月01日/談話
☆ ☆ ☆
YT重訓1102輯
YT重訓1101輯~新手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9

2022/02/20

營養素1102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看懂關鍵營養,才能吃出健康!
★ 廣編特輯

平時醫師在門診最常被詢問的一句話就是:「醫生啊!我要怎麼吃才對啊?是要多吃什麼才好,又要少吃哪些東西呢?」沒錯!大家每天都要吃東西,最關心的也是吃,究竟怎麼吃才健康,讓我們看下去。人體關鍵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與維生素。首先談到碳水化合物,富含澱粉的食物,像是米飯、麵條、麵包、馬鈴薯、番薯等,是我們最熟悉的碳水化合物。
幾乎世界各地都會找幾種當地產的米、麥、或馬鈴薯等作為主食,因為這些澱粉類食物在人體消化後,會轉化成葡萄糖,成為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所以很多人只要沒吃到米飯,就會感覺好像沒吃飽。另一類碳水化合物是膳食纖維,例如蔬菜、水果。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胃和腸道裡的食物體積,因此能有飽足感,還能幫助排便。
蛋白質的來源包括奶、蛋、豆、魚、肉,我們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才能獲取各種必需胺基酸,維持身體組成所需。要讓組織生長、修復,健全免疫功能,都需要蛋白質的幫助。當攝取的熱量不足時,人體會分解部分蛋白質來獲取能量。第三個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就是脂肪。脂肪的來源可以是動物性或植物性,除了可以產生能量之外,脂肪對於維持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扮演重要的功能,千萬不要為了減重而「滴油不沾」。
礦物質和維生素這兩樣營養素是相互依賴的,礦物質包括了鈣、鎂、鐵、鋅等元素;維生素則分成水溶性與脂溶性兩類,維生素A、D、E、K屬於脂溶性維生素,要隨著脂肪才能為人體吸收;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人體中有眾多生理功能需要礦物質與維生素參與才能正常運作。年輕時大家胃口都很不錯,一群人聚餐總是用秋風掃落葉之姿吃掉一堆食物。然而年紀漸長之後,大家會漸漸發現胃口似乎大不如前。隨著咀嚼功能變差、唾腺分泌下降、味蕾數目減少、消化吸收功能退化,營養失衡的狀況愈來愈顯著。
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營養失衡的狀況其實相當常見。六十五歲以上的民眾整體熱量的攝取上常常不足,至於各種重要營養素,像是維生素與礦物質,也是不太夠。從圖表上我們可以發現,超過七十歲的女性,有八成以上的人其維生素D、鈣、鎂、鋅攝取不足,維生素E更是普遍缺乏。營養攝取不足,對生理、心理都有負面影響,肌肉流失、虛弱體質、骨質等問題皆會愈來愈嚴重。倘若經常感到累、不容易專心、手腳無力、情緒低落,或發現自己體重減輕、皮膚乾燥等,務必提高警覺,除了可能有潛在問題外,也要檢查看看是不是營養失衡。
我們到底該怎麼吃呢?均衡攝取是最重要的原則,目前醫學建議每個人每天的飲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佔50%~60%;脂肪佔20%~30%;蛋白質佔10%~20%。以下提供幾個重點:碳水化合物的部分,可以多選擇未精製的全榖雜糧。精緻的穀類或加工後的製品往往會添加過多的油和糖,比較不建議。未精製的全榖雜糧,像是糙米、麥片,不僅含有膳食纖維素可以幫助消化,還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和礦物質,都是大家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脂肪方面,我們可以盡量選擇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像是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苦茶油等,也可從堅果種子等補充脂肪。蛋白質品質最佳的來源是蛋,而且蛋裡面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還含有鐵與磷等礦物質,所以吃蛋的CP值很高。海鮮等水產提供的是動物性蛋白質,脂肪量平均來說比肉類來得低,比紅肉來的理想。至於吃素的人就得多靠黃豆和黃豆製品來提供植物性蛋白質了。提醒一下,如果有腎臟病要與醫師或營養師了解適當的蛋白質攝取量,避免造成腎臟的負擔。
想要補充維生素,水果與蔬菜就不能少。水果可以提供較多的維生素,尤其以維生素C為主。深色蔬菜可以提供維生素A、維生素C、鈣、鐵等礦物質,一定要吃足。大家都知道要補充鈣質,幫助骨骼健康。補充鈣質最好的來源就是從乳品攝取,不管是鮮奶、起司、保久乳、優格、或優酪乳等都可以。乳品裡面含的鈣質最容易被人體吸收,一天喝兩杯牛奶(一杯牛奶為240毫升)即可達到每日1000毫克的鈣質需求量。乳品不僅提供鈣質,還富含優良蛋白質、其他礦物質、與多種維生素。不習慣飲用奶類的人可以多吃深色蔬菜補充鈣質,或吃豆腐、豆干等高鈣豆製品。
能吃是很幸福的,若發現自己或家人的食慾變差時,我們可以做些生活調整。例如盡量少量多餐,如果主餐一次吃不多,就在空檔補充一些點心。盡量選擇質地軟、容易消化的食物,或烹調時把食物切細一點,煮爛一點,都能增進消化吸收。平時多運動也很有幫助,有動比較會想吃東西,食慾變好後熱量才能攝取足夠。如果怕麻煩,可以一次煮多一點,再分成小包裝一份份的放進冰箱冷藏或冷凍,需要時再加熱。購買外食要避免味道太重、太油、太鹹,瀝掉菜汁會比較健康。
當然,很多人都認為每天有吃三餐就足夠了,但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若不費點心思,其實很難顧及各種營養素。營養失衡在短時間內往往沒什麼感覺,但是日積月累便會演變成難以收拾的大問題。假使因為過於忙碌而飲食失衡時,可以使用配方均衡的口飲營養品來補充,選擇時也要留意是否具有醫學實證。平日大家就要好好保養,均衡攝取完整營養,才能健健康康,活力滿滿!(美商亞培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贊助)

看懂關鍵營養,才能吃出健康!
CareOnline 照護線上~2019年01月25日
☆ ☆ ☆
☆ ☆ ☆
抗疫三寶不可缺,補充營養素好健康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06月28日
防疫必備七大營養素,強化免疫力防重症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6月28日
☆ ☆ ☆
防疫到底要吃哪些保健品?營養師盤點這五項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7月0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吃魚油不只有益心血管健康,研究發現也可改善憂鬱症狀
★ 陳盈臻/外電報導編輯

魚油普遍被認為有益於心臟健康,但近來1項新研究發現,魚油可能也有助於對抗憂鬱症,研究結果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上。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博士後精神科學家 Alessandra Borsini 指出,透過結合實驗室和患者的研究,為 Omega-3 對抗發炎、改善憂鬱症狀,提供了新的見解。這項新研究的參與者包含22名重度憂鬱症患者。讓他們每天服用1次EPA(二十碳五烯酸)或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其中1種,並持續12周,EPA和DHA是含在深海魚類中的 Omega-3。在參與者治療前和治療之後,以血液檢測並評估其憂鬱症狀。
服用 Omega-3 進行治療憂鬱症有顯著的改善,服用EPA組的症狀平均下降64%,服用DHA組的症狀平均下降 71%,但是目前還無法證明因果關係。Alessandra Borsini 表示,雖然 Omega-3 具有抗憂鬱和抗發炎等作用,但究竟為何發生目前還不清楚。生物精神病學教授 Carmen Pariante 表示,這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訊,有助於推動臨床試驗。不過因為這個研究並未指出,可以透過簡單地增加飲食中的 Omega-3 或服用營養補充劑,減少發炎或憂鬱症。由於憂鬱症和 Omega-3 之間的機制相當複雜,因此,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和臨床試驗,來充分了解它們的機轉和原理,提供作為未來的治療方法。

吃魚油不只有益心血管健康,研究發現也可改善憂鬱症狀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1年06月25日
☆ ☆ ☆
☆ ☆ ☆
你聽過吃「魚素」嗎?研究:魚素對心血管疾病效果比素食讚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21日
秋蟹肥美,中醫師:這些人不宜多吃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06日
洋蔥與魚蝦一起吃易結石?營養師:洋蔥非高草酸食物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2月07日
☆ ☆ ☆
☆ ☆ ☆
打造防禦好體質!「超級果實」接骨木莓+蜂膠讓保護力更加倍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6月1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什麼是益生菌?
★ 健談/圖文創作

想改善過敏、想改善便秘,很多人都會說要多吃益生菌,甚至連小朋友皮膚過敏等等,益生菌幾乎快要變成無所不能的代名詞,不過在吃益生菌之前,你知道什麼是益生菌嗎?他到底又是如何對身體有益的呢?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益生菌為:活的微生物,給予人類或其他動物補充一定數量後,可改善腸道內微生物之平衡而有益於宿主的活菌。其實就是在腸道內對身體有益的菌統稱為益生菌,益生菌的種類有很多種,而大多數他們對身體有益的部份是來自於代謝的產物,能給人的身體帶來好處,許多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營養素,都必須靠飲食或者益生菌代謝產出讓人體吸收,譬如部份人體無法產出的維生素、必須胺基酸等。
那麼益生菌住在哪裡呢?大致上來說,會在我們的消化道中,腸道的部分,但腸道會因為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酸鹼值,因此會有不同的菌叢生態,所以益生菌也會分成分存活於大腸、小腸,或是其他腸道位置。而人體有70%的免疫系統是在小腸,益生菌菌叢的建立,有助於人體腸道健康,同時也能幫助免疫系統提升。而腸道內不只有益生菌,同時也有中性菌、壞菌,而中性菌可能會隨著腸道內菌叢的改變而變化,當腸道內益生菌較多時,中性菌也會變成益生菌,而若壞菌變多時,中性菌也可能會轉換成壞菌,因此腸道內益生菌叢的培養就變的重要,若壞菌變多,不僅會讓好菌變少,同時也會使得免疫力下降,人體也得不到許多無法自行合成的營養素,會陷入一個壞的循環。

什麼是益生菌?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1年06月18日
☆ ☆ ☆
兒童益生菌怎麼選最聰明?營養師:好菌腸道存活率才是關鍵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3日
☆ ☆ ☆
☆ ☆ ☆
維生素B不只補體力,還能改善睡眠、補腦力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09日
維生素A不只顧眼睛!營養師推薦富含維生素A食材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16日
國人最缺的陽光維生素,營養師:維生素D功效多,太陽曬不夠該從哪裡補?
match 生活網/HEHO健康~2020年12月23日
☆ ☆ ☆
☆ ☆ ☆
微波爐加熱食物有害健康?專家教你正確使用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13日
☆ ☆ ☆
吃隔夜菜不會致癌!顏宗海:微生物污染才需要小心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26日
歡樂度過耶誕,享用餐點注意食物過敏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5日
幼兒米製食品含鎘量超標,家長選擇副食品該怎麼挑?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2月25日
☆ ☆ ☆
☆ ☆ ☆
汗皰疹癢個不停,少食誘發的「禁忌食物」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06月22日
☆ ☆ ☆
網傳黑木耳紅棗湯可化心腦血管血栓?食藥署鄭重澄清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1年06月1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預防高血壓、增強免疫力就靠全麥!植物性飲食能預防腎臟病
★ 盧映慈

高血壓是現代人的大殺手,最新出爐的109年國人十大死因中,高血壓依然佔據第七名,共計有 6706 人因為高血壓而死亡。但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壓,或是不知道怎麼解決高血壓的問題。獲得美國心臟協會支持的一項研究發現,想要預防高血壓,全麥飲食或許是一個解方,甚至還可以預防媽媽們在生產時的「子癲前症」。長期以來,大家都知道高鹽分會導致高血壓,但有些人吃得比較鹹卻沒有高血壓,有些人只超標一點卻就罹患高血壓。喬治亞醫學院生理學系主任 David L. Mattson 表示,其實這跟腸道菌叢有關。腸道的微生物群包含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幫助我們消化食物並在調節我們的免疫系統反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同時也會對鹽的「不健康反應」起到作用。
研究團隊在大鼠實驗中發現,「動物蛋白」會增強鹽分引起高血壓得機率。2001年,威斯康辛醫學院開始著手進行一項研究,讓大鼠食用以牛奶為基礎的蛋白質飲食,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讓一部分的大鼠改換高穀物飲食,結果發現改換穀物飲食的大鼠發生高血壓的機率,還有引起高血壓腎病的機率更低,即使他們攝取的鹽分是相同的。「動物蛋白放大了鹽的作用。」長期從事高血壓研究的 Mattson 說,他與生理學家 Justine M. Abais-Battad 博士和博士後 John Henry Dasinger 博士一起進行這份研究。
研究團隊對 2 個大鼠群體的遺傳物質進行了測序,發現它們「幾乎完全相同」,但大鼠們對高鹽飲食的反應卻完全不同,攝取動物蛋白的大鼠出現了腎損傷和腎炎(這都是高血壓的指標),但在相同的高鹽飲食下,攝取穀物的大鼠情況卻好得多。而這些食物也改變了腸道菌叢的生態,當研究團隊觀察老鼠體內的微生物組時,「果然兩組是不同的。」第一作者 Abais-Battad 說。研究團隊用糞便移植,把穀物組的老鼠腸道微生物,移植到動物蛋白組老鼠身上,但是微生物並無法正常繁殖,很可能是因為在動物蛋白的環境下,那些微生物沒辦法繁衍生存。
但僅僅透過改變攝取的飲食組成,就能預防高血壓,也是一個很大的突破。科學家還發現,連懷孕期間的高血壓都能獲得預防。子癲前症是懷孕期間最為危險、致命的併發症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媽媽原本正常的血壓會飆升,讓腎臟和肝臟等器官出現損傷跡象,即使採用低鹽飲食也無法避免子癲前症的發生。但在這份研究中,研究團隊還讓二組大鼠分別進行了三次懷孕,進行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 Dasinger 說,吃全麥食物的老鼠不受子癲前症的影響,但吃動物性酪蛋白飲食的老鼠,大約有一半出現了這種嚴重的妊娠併發症。
「他們的尿液中溢出的蛋白質顯著增加,這是腎臟問題的一個指標,隨著每次懷孕而惡化;而且發炎也增加,導致高血壓、腎動脈內壓力增加,並在後續研究器官時顯示出明顯的腎臟破壞跡象。他們會死於中風、腎臟疾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這意味著,如果媽媽在懷孕期間注意飲食,這不但有助於懷孕期間,也有利於她的長期健康,並可以為她的孩子提供保護作用。」Dasinger 說。而接下來,研究團隊想了解,這種媽媽在懷孕期間的飲食改變,是不是會透過母乳傳遞給嬰兒,讓免疫細胞變得更強壯。由於免疫細胞的功能會受飲食影響,或許改變飲食,就是能打造免疫力的最好根本。

預防高血壓、增強免疫力就靠「全麥」!美國心臟協會研究:植物性飲食能預防腎臟病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6月21日/植物蛋白
☆ ☆ ☆
吃釋迦降血糖?營養師曝「一天一顆」血糖會失控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18日
☆ ☆ ☆
吃太多「磷」骨鈣恐流失,營養師盤點九大高磷食物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6月2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睡前兩小時別吃東西!過度豐盛宵夜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王芊淩

「今晚想來點鹹酥雞!」睡前總是覺得肚子餓,不吃宵夜好像睡不著,加上近年來外送平台方便,吃宵夜好像生活中的例行行程。但心臟科醫師提醒:「睡前吃宵夜,特別是高油脂、高糖份的食物,會讓身體沒有辦法代謝掉,長久下來可能導致心血管問題。」且這樣情況不只是發生在中老年,年輕人也會發生。吃宵夜總讓人感到罪惡,除了容易變胖外,對於身體也是一大負擔。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說明:「睡前兩個小時身體已經準備進入休息的狀況,這時候再吃高油、高糖的食物,這些東西都會轉換成脂肪堆積、或是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特別是很喜歡吃宵夜都是青壯年,或是一些上班族、學生族群,陳玠宇發現:「現在三高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建議睡前兩小時不要吃高熱量的食物,如果今天真的肚子餓,盡量在睡前兩小時內吃完,如果真的還會餓,其實可以喝些牛奶、豆漿,增加飽足感但不增加心血管負擔。」
如果是輪班的人員,夜間時間在工作吃下的東西還可以消化,但白天下班後即便要睡覺了,醫師不建議吃完早餐再入睡,對於腸胃、心血管都有負擔。這些代謝不掉的東西開始沈積在血管壁,可能會形成內臟脂肪,很多人無形之間越來越胖。尤其對於本來就有三高的患者,吃了宵夜後讓夜間血壓保持在較高的狀態,陳玠宇分享臨床上一名個案,76歲的陳伯伯雖然平常三餐清淡、也有規律運動、服藥,唯一問題伯伯喜歡睡前吃蛋糕。
蛋糕不僅具有反式脂肪酸、精緻澱粉,長期食用下讓血液變的濃稠,讓他走路、爬樓梯都會喘,被診斷為「頑固性心絞痛」。根據美國研究,頑固性心絞痛每年的死亡率也有3%-21%,引起冠狀動脈血管問題也有11%-69%。正因為頑固性心絞痛問題困擾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醫療發展下,現今有「心臟震波治療」提供患者一項新的選擇,特別是缺血性心臟病以及心衰竭的患者,在不傷心的情況下進行血管再生,改善血管問題,目前尚無健保給付,治療療程下來費用大約二十萬。
陳玠宇強調:「震波治療在臨床上已經有超過30年的歷史,且至今沒有使用後沒有任何副作用,在臨床上目前主要算是輔助型治療,台灣目前僅有國泰醫院、新北亞東、高雄長庚有在進行。」伯伯在經過治療後,恢復狀況也非常良好。但更重要的是,陳玠宇說:「必須提醒民眾飲食要適度的節制,另外運動也是很重要,運動可以幫助身體的新陳代謝,避免三高的發生。」

睡前兩小時別吃東西!醫師:過度豐盛宵夜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07日
☆ ☆ ☆
☆ ☆ ☆
保健食品正確保存你做對了嗎?乾燥劑、封口膜如何處理
★ 吳宜庭/營養師

常常聽別人說哪牌保健食品很厲害,就花錢囤貨,但卻從來沒吃完是很多人常見的情況;或是買回來卻用錯誤的保存方式儲存,產品早已變質而不自知,Heho 營養師宜庭整理最常見的保健食品保存迷思,檢視一下家裡的保健食品到底該怎麼存放才對!很多人會把「放冰箱」和「延長食品保存期限」畫上等號,這個觀念在容易受潮的保健食品上完全不適用!還記得從冰箱拿出的飲料在室溫放 5 分鐘後,瓶子上滿滿的水珠嗎?同樣的,如果你把保健食品放冰箱,拿出來之後沒有馬上冰回去,或是反覆在不同溫差環境放置,就容易讓保健食品受潮,加速變質。
因此大部分的保健食品都只要存放在乾燥、陰涼、避光處即可,除非是有特別標示須冷藏保存,或是液體狀且已開封的保健食品,才需要放入冰箱避免細菌滋生變質,但主要還是要依照各產品指示選擇保存方式!罐裝的保健食品在新開封的時候,通常會需要先撕開一層封口紙,拿出瓶子內部填充的棉花或塑膠袋,裡面會有乾燥劑,瓶蓋內側的墊片偶爾也會掉下來,他們分別應該如何處理呢?
封口紙、填充棉花或塑膠袋和乾燥劑都是為了控制產品開封前能密封防潮,但一旦打開之後就可以丟掉,因為產品開封後反覆接觸水氣,棉花反而會吸收水氣,持續放著會讓產品接觸水氣、容易變質或發霉;一般乾燥劑(小包裝裡面一粒一粒)吸濕程度有限,開封後能吸的水分也差不多吸飽了,也可以直接丟掉。如果是錠狀的乾燥劑,因為可以吸濕的程度較多,所以可以繼續放著。
瓶蓋內側的墊片通常是緊密貼合在蓋子裡,是必須要留下來的,因為它是決定瓶蓋能否緊密蓋緊的關鍵,如果不心掉下來,記得在關上前把它塞回去!保健食品常常買來吃三天就忘記吃,直到下次找到時很多人的直覺就是看「保存期限」,但其實保存期限的意義是在確保產品在「未開封」時,確保在保存期限內的產品品質,一旦開封後最好在 2 個月內吃完,最久不超過 6 個月,或是分裝小包裝(不混放、一次最多分裝七天份,並選擇能確實密封的容器為佳),其餘先放入防潮箱保存。
如果你是習慣打開瓶蓋後手指進去挖出一顆一顆的保健食品,多拿了又放回去,這習慣會容易讓手上的細菌和濕氣沾上保健食品,造成汙染和發霉。最好的方式是雙手洗淨後,用倒的將產品倒在瓶蓋上,確定顆數是要吃的量之後,再倒入手掌或直接倒入口中。最後,記得立刻去檢查家裡的瓶瓶罐罐是不是都有保存對了,如果發現已經變質,就好好的斷捨離,否則不但無法保健身體,還會吃下細菌和黴菌傷身體!

保健食品正確保存你做對了嗎?營養師說明乾燥劑、封口膜如何處理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7月07日
☆ ☆ ☆
☆ ☆ ☆
上班族有三高、脂肪肝不再稀奇,水喝太少也成大問題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2月25日
大啖聖誕大餐,小心飽和脂肪攝取量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2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夏至養心,吃這三味清熱又解毒
★ 新聞部/綜合報導

節氣進入夏至,中醫師指出,夏天養生重「養心」,適合多吃番茄、空心菜、蓮子三種食材;預防醫學專家則說,炎炎夏日切勿讓心火、肝火助長熱勢力,透過正確呼吸法,可調節情緒、避免情緒暴衝,預防致命的心肌梗塞。中醫師彭溫雅指出,夏至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此時陽氣極盛,最適合調理身體,導入陽氣,也是體質虛寒民眾「冬病夏治」最佳時機。夏天養生,重養心。夏天容易心煩氣躁、腸胃功能運作遲緩,因此,適合多吃易消化的新鮮清淡飲食,也要避免吃生冷食物。
彭溫雅表示,一般夏天都會推薦涼性食材,但對於體質虛寒者,可以透過吃薑這類熱性食材,藉由飲食保養身體陽氣,達到「冬病夏治」之效,或是多吃補脾胃的山藥等,她特別推薦番茄、空心菜、蓮子三種常見食材。中醫認為,番茄「色赤入心」,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熱解毒、養血平肝等作用;夏天天氣熱,吃番茄有助於刺激食欲。直接生食,有較多維生素C,可養顏美容;烹煮時加入少許油,可釋出較多茄紅素,有助於抑制對身體不利的自由基。
空心菜是中醫「五菜」之一,有充養臟腑的作用。中醫認為空心菜可清熱解毒、潤腸通便,如同天然保護罩,可防止夏天的細菌病毒入侵體內。蓮子與心、脾等臟腑有關,具有降心火、養心神的功效。夏天除了吃蓮子,也可多吃由芡實、茯苓、山藥、蓮子所組成的「四神湯」,有助體內排濕。夏天易有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熱傷害」疾病,哪些人容易身受其害?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說,是肌肉少、出汗少的人。如果上半年有認真提升肌肉量,把循環拉起來,基本上就不太會中暑;如果還沒練成,預防中暑一定要在口渴之前喝水。
此外,冬天祛寒排濕,不如盛夏借力使力效果來得好。散寒去濕的熱薑茶、消炎抑癌的老薑、開胃促消化的嫩薑,夏至吃,薑薑好。所謂藥食同源,「早上三片薑,賽過喝參湯」、「家有小薑,小病不慌」、「飯不香,吃生薑」等流傳已久的順口溜,正好反映夏至時節的人體需求。 洛桑加參表示,夏至雖不是最熱,但從現在開始,暑熱將一路熱到立秋。散熱這檔事,全靠「心」來驅動。一旦熱浪來襲,心就必需更快更多地打出血液,以供應皮下血管擴張散熱。因此,心肌梗塞也時有所聞,要多留意。
炎炎夏日,洛桑加參強調「炎」字已有兩個「火」,切勿再讓心火、肝火助長熱勢力。預防心肌梗塞、腦梗塞,建議三高患者,除了平日控制血糖、血脂、血壓,也可透過3步驟呼吸法,調節情緒、避免情緒暴衝。① 暴怒時,先別急著罵人,不說話,視線移到手機。② 叫出手機時鐘裡的碼表,深吸一口氣,再點啟動。③ 看著碼表,憋氣約15到20秒,把氣吐出來。以上步驟重複幾次,直至心能「靜」下來為止。

夏至養心,吃這三味清熱又解毒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1年06月21日
☆ ☆ ☆
地中海飲食吃錯了更不健康!營養師:最大陷阱是油類
HEHO 健康/林以璿~2020年06月27日 ☆
☆ ☆ ☆
熬夜讓你肝火過猛吃B群也沒用!中醫推薦二道私房菜快速調養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10日
☆ ☆ ☆
先別吃藥!失眠與飲食大有關係,營養師推薦助眠食物一覽表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16日
☆ ☆ ☆
夏日炎熱易亂吃,試試夏日養生粥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8月01日 ☆ ☆
冬季進補三眉角「藥」牢記!避免藥物交互作用看這裡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1月30日
冬天如何聰明食補?注意三大眉角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2月02日 ☆ ☆
腰圍爆表你還要進補?冬至起這樣保養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2月21日
☆ ☆ ☆
吃素會營養不良?長期茹素醫師群解析真相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07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魚油有望食療抗癌!研究證實:Omega-3 能讓癌細胞自爆
★ 林以璿

在形形色色的膳食輔助抗癌療法中,魚油 Omega-3 脂肪酸成分一直被人們所關注。無獨有偶,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DHA和相關脂肪酸還能起到「消滅癌細胞」的作用。1955年科學家們就發現,給惡性腫瘤小鼠體內注射脂肪酸,Omega-3 脂肪酸會減少癌細胞,但其原理尚不明確;2016年有團隊發現,腫瘤的酸性微環境中的細胞,會使用脂質來替代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從而促進它們的增殖;2020年,更證明了這些細胞是最具侵略性的,並具有產生轉移瘤的能力。近日,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篇研究指出,Omega-3 脂肪酸與降低癌症發病率有關,其中,DHA和相關脂肪酸會「毒殺」癌細胞,並導致癌細胞「內爆」。
在老鼠實驗中,與常規飲食小鼠相比,DHA強化飲食的老鼠腫瘤的發育速度明顯減慢。Omega-3 脂肪酸,是一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是身體成長和各項功能所必需的,但人體本身不能生產它們。Omega-3 通常取自魚類(如鮭魚和鱈魚的魚肝油),在增強大腦功能、視力和調節炎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球狀體的3D腫瘤細胞培養模型。他們發現,在DHA存在下,球體會產生內爆,也就證實了DHA確實會毒殺這些癌細胞。研究小組的分析顯示,DHA透過過一種叫做鐵依賴性死亡(ferroptosis)的機製作用於癌細胞。鐵依賴性死亡是由於某些脂肪酸的過氧化導致的細胞死亡,正常情況下,在腫瘤的酸性微環境中,細胞會以脂滴(一種保護脂肪酸免遭氧化的束狀物質)的形式存儲脂肪,DHA和相關多不飽和脂肪酸會優先在脂滴中積累。
但,當存在大量DHA時,超出腫瘤細胞脂滴存儲容量的DHA會出現過氧化,就導致細胞的鐵依賴性死亡。此外,研究小組還對有腫瘤的老鼠進行了DHA強化飲食。結果發現,與常規飲食小鼠相比,DHA強化飲食的老鼠腫瘤的發育速度明顯減慢。總之,研究結果可能為新的綜合治療打開大門。「腫瘤酸性微環境和疾病進展之間的明確聯繫,包括增加侵襲性、耐藥性和免疫逃脫,使得膳食 Omega-3 多不飽和脂肪酸補充成為一個特別相關的需要實施的策略,」作者建議,飲食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可能作為一種輔助性抗癌療法。

魚油有望食療抗癌!研究證實:Omega-3 能讓癌細胞自爆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6月17日
☆ ☆ ☆
☆ ☆ ☆
處暑的當令食材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08月22日
小雪的當令食材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11月22日
小雪養生宜「防寒養腎」,中醫籲多吃補血食材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21日
小雪養生穴道,養腎防寒又防病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22日
大雪節氣當養腎,吃六食物益腎補氣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07日
大雪的當令食材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12月07日
大雪養生首重保暖及養腎,醫師提醒養生作息及補腎料理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06日
冬至的當令食材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12月21日
☆ ☆ ☆
用超市平價食材,做出多變低醣料理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0月03日
☆ ☆ ☆
☆ ☆ ☆
冬令進補,這些藥和補品不能一起吃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2月04日
想養生反而大出血!服用三大心血管疾病藥物請小心「保健食品」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01日
冬令時節進補要注意,中醫師建議評估自身進補適當性
match 生活網/台灣好新聞~2020年12月24日
☆ ☆ ☆
失戀了,自己替自己準備熱騰騰的幸福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2月26日
盤點六大減壓食物,幫助紓壓穩定情緒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27日
吃對食物拯救過敏,四營養素補足免疫力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28日
開會大腦斷片好糗,三補給品幫你醒腦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2月29日
☆ ☆ ☆
長期清粥配小菜,當心肌少症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27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血壓高危害多!六種食物降血壓護血管
★ 艾蜜莉/Dr. Axe

高血壓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八名(2020年公佈之數據),根據統計全台有高達 300 萬人有高血壓,它不僅是危害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病之一,也會導致許多腦血管及心血管疾病的產生,例如:心肌梗塞、中風。想降低高血壓帶來的風險,控制血壓很重要,以下介紹六種食物有助於降低血壓。
① 石榴汁:石榴汁具有自然降低血壓的效果,在《發現食物的超能力:莎拉.布魯爾醫生的食療處方籤》一書中,作者莎拉.布魯爾醫生建議一天兩次,每次只要喝 50 毫升的石榴汁,降低 5% 的血管收縮壓。
② 菠菜:菠菜不僅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還可以降低血壓。因為它的鈣含量高,而鈣質有強化血管壁、改善血壓的作用。
③ 開心果:開心果是維生素 B6、蛋白質、鉀以及硫胺素的良好來源,有降低膽固醇。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顯示,吃開心果有助於控制血壓水準,預防高血壓。
④ 香菜:香菜含有鉀離子、鈣、葉酸,這些可幫助降低血壓的營養素,因此有降血壓的功效。
⑤ 黑巧克力:黑巧克力裡富含黃酮類化合物,而這個物質有助於血壓改善、血脂調節、抗發炎、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功能。
⑥ 番茄:番茄所含的茄紅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防止壞膽固醇卡在血管壁上,幫助於防血壓上升,因此番茄有降血壓的作用。
《小提醒》以上僅供參考,如果發現自己的血壓偏高,請先去看醫生,並且遵照醫生指示服藥。別忘了每天定期定時量測血壓,飲食盡量選用少油脂、少調味、少加工、多高纖、多蔬果的食品,並且多喝水、搭配適當的運動、確保睡眠充足。

血壓高危害多!六種食物降血壓護血管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6月19日
☆ ☆ ☆
☆ ☆ ☆
5000年腸道實驗,優格益生菌適應能力最好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12月04日
☆ ☆ ☆
☆ ☆ ☆
營養1102輯
營養1101輯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2022/02/15

飲食1106輯

❀20220125❀
☆ ☆ ☆
想吃得輕盈拋開罪惡感?根治飲食法是關鍵
★ 郭夢迪/報導記者

現代年輕人受飲食西化影響,在用餐的選擇習慣上都圍繞著高糖、高熱量的食品。再加上社群媒體的渲染,對於身材外型也相當重視,因此很常興起節食風氣,這些種種的原因都造成了「營養不均衡」這個年輕人常見的飲食問題。想要吃得輕盈「不罪惡」,其實可以透過調整食物的進食順序,由美國營養治療協會認證的賴宇凡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建議,搭配根治飲食法,讓食物按照適當的組合與順序吃下肚,就可以吃得輕鬆又開心。多數台灣人的飲食習慣,都是會均勻的分配主食與配料,一口飯、一口菜、一口肉,完美地將餐盤裡的食物都配好隊伍。許多人更是會有「好吃的東西要留在最後」的堅持,不論是排骨、豬排、鮭魚、雞腿這類的便當主菜,都會特意將其留到最後享用,但在吃的同時,心裡卻又會有罪惡感。事實上,只要稍微將食物進食的順序調整一下,就可以讓你吃得開心輕鬆。
在一餐當中的第一順位,通常會建議先吃蛋白質,也就是多數便當中「主菜」的部分。這是因為蛋白質相較醣類而言,比較不會讓體內的血糖瞬間升高。接著吃富含纖維質的菜類,將容易升高血糖的醣類留到最後,如此一來在進食中的血糖就會以較緩和的方式爬升,也比較不會有因為血糖一直處於高漲狀態,而有影響身材的疑慮。許多人為了追求身材,常常會去嘗試各式各樣的飲食法,甚至是節食,但節食其實是傷身的飲食方式,不只容易造成營養攝取不均,更可能因為突然斷絕了熱量的攝取,反倒讓飢餓的感受放大,造成吃更多的惡性循環。
那麼,本身有在嘗試生酮飲食與168斷食的人,有需要調整進食方式嗎?以飲食法本身來看,生酮飲食與168斷食都是一個相當好的入門方式,不論是透過完全斷絕醣類的攝取,又或是將進食時間集中。不過健康飲食最重要的仍是需要持之以恆,以生酮來說,完全不接觸醣類的減醣方式,很容易讓人產生被剝奪感,這樣的飲食法在初期可能會有明顯的效果,但若施行者本身無法堅持,就很容易出現故態復萌的狀況。再加上長期高油脂無澱粉的攝取,也可能造成協助分解油脂的「膽」負擔過重。
對此獲得美國營養治療協會(Nutri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NTA)認證的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賴宇凡就建議,一般人初期可以先從168斷食或生酮飲食開始,作為自己減醣的起點,習慣了這樣的飲食法後,再逐步調整為「根治飲食法」,讓正確的進食步驟與組合融入日常生活中。根治飲食是一種強調「食物組合」與「進食順序」的飲食法,將蛋白質、纖維質、醣類在一餐當中比例控制於 40%、40%、20% 的比例中,可以有效的減少醣類攝取。再搭配「第一口吃肉」的進食順序,讓體內的血糖不會有過大的震盪,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吃得輕鬆開心,這樣按部就班的方式,不但可以避免因為攝取的食物組成變動太大,而讓身體與心理感到被剝奪而出現抗拒也因此根治飲食法更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成為長久的施行原則。
若試著在生活中施行根治飲食,將可以為自己的日常飲食帶來3大優勢。「進食時的血糖穩定」透過第一口攝取蛋白質(動物性或植物性)的方式,可以讓血糖不會突然飆高,是較為平和的進食順序。血糖平穩能量就平穩,當能量達到平穩狀態時,平時儲存能量最多的脂肪就能夠被分解。再來是「可以攝取到足夠的營養」,根治飲食並不會需要斷絕特定的營養來源或食物成分,只需要按照 40%、40%、20% 的比例進行分配即可。最後是「漸進的改變容易持續」,由於根治飲食不需要長時間斷食或是避免攝取特定食物,對於身體與心理的接受度較大,是一種容易融入生活中的飲食法。

想吃得輕盈拋開罪惡感?根治飲食法是關鍵
match 生活網/台灣好報~2021年12月10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激瘦食物是各種飲食的神隊友
★ 編輯部/綜合整理

概括來說,原始人飮食提倡的就是我們應該要吃遠古祖先吃的那些食物,當時既沒有現代化的農業,也沒有工業化的加工食品。基本上,我們說的就是那些還住在洞穴,靠著打獵和採集維生的人類祖先的飮食方式。這種飮食由肉類、魚類、貝類、蔬菜、水果和堅果組成,乳製品、穀類、糖和所有加工食物都會被驅逐在外。面對崇尙原始人飮食的人,我們會向他們提出這個問題:「有什麼食物會比這些與我們一起演化,能開啟我們古老乙酰化酶基因的植物性食物還要原始?」
前面我們說過,植物和動物為了應付環境中常見的壓力(例如缺水、日曬、養分不足,以及侵略者的襲擊), 都發展出一套應對壓力的機制。不過由於植物只能站在原地,所以它們發展出的壓力反應系統格外複雜,能靠著生成多種多酚類物質,來對抗環境中的威脅。幾千年來,人類靠著攝取這些植物為了對抗壓力生成的多酚,獲得了龐大的好處,因為它們可以活化我們的乙酰化酶基因。你說,還有什麼比攝取這些滋養我們祖先千百年的營養素更符合原始人飮食的原則?激瘦食物絕對是原始人飮食忘了強調的重點。
自從低碳水化合物飮食之父阿特金斯提出了頗具爭議的「阿特金斯飮食」,低碳水化合物飮食就成了減重界的一大里程碑。爾後又陸續出現了「杜肯飮食」之類的同類型飮食,讓低碳水化合物飮食在飮食界的熱度始終不減。光是在飮食書這方面,它們就創造了高達數千萬美元的商機。雖然這類低碳水化合物飮食可能相當極端,早期曾有人還把所有的碳水化合物視為敵人,不過這個現象也反映出大家對糖,甚至是碳水化合物的反感漸增。慢慢的,越來越多人棄守「反油脂」陣營,轉移到了「反碳水化合物」陣營。
激瘦食物飮食法最令人著迷的一點就是,它不會造成這種選邊站的對立局面;它是一 種囊括法飮食,所以你完全不需要為了達到理想的體態,去將某一類食物徹底排除在外。話雖如此,但我們明白有很多人對低碳水化合物的飮食方式情有獨鍾,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激瘦食物能怎樣融入其中呢?如果低碳水化合物就是你的飮食信念,那麼我們會力勸你千萬不要排擠激瘦食物,而是要敞開雙臂歡迎它們。就我們在臨床上看到的情況,我們發現很多低碳水化合物飮食者,在飮食上都會有一個大的弊病,那就是他們不太吃植物性食物。他們的主食是肉類(而且 常常是加工肉品)、魚類、蛋品、乳酪和其他的乳製品,而植物性食物則成了他們飮食中最卑微的小角色。不過在他們的觀念裡,只要整份餐點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它就是一份很棒的餐點,所以這一點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但從飮食和健康的角度來看,植物性食物在飮食中的地位怎麼可以如此卑微。已有大量研究指出,植物性食物藴含大量有益健康的化合物,能幫助人體抵禦各種慢性疾病的侵襲,例如失智症、心臟疾病和癌症。可想而知,缺乏這些食物的飮食,自然會令人難以招架各種慢性疾病。坦白說,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飮食,與大量攝取激瘦食物這件事並不牴觸。就拿最棒的二十種激瘦食物來說吧,你會發現它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本來就很低。它們包辦了綠葉或低碳水化合物蔬菜(芝麻葉、芹菜、菊苣、羽衣甘藍和洋蔥)、料理用香草植物(大蒜、巴西里)、辛香料(辣椒、薑黃)、酸豆、核桃、可可、特級初榨橄欖油, 還有飮品(咖啡和綠茶)。在低碳水化合物飮食的框架下,水果也常是眾人攻擊的目標,但草莓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很低;每份重達三又二分之一盎司(一百公克)的草莓,才僅含有一茶匙的碳水化合物。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任何一份低碳水化合物飮食都應該含有豐富的激瘦食物。搭配激瘦食物不只能強化低碳水化合物飮食的減重功效,還能大幅提升它對健康的益處。過去這幾年來,間歇性斷食已成為飮食界的一大風潮,這當中又以「 輕斷食」的表現最為突出。「 輕斷食」通常會要執行者在一週任選兩天,只能攝取五百到六百大卡的熱量,其他的五天則可以隨意進食。雖然能證實間歇性斷食好處的可靠研究還相當有限,但它似乎確實對減重和改善某些疾病的風險因素有所幫助。話雖如此,可是也誠如我們前面所說的,有很多族群都不適合執行這類飮食。再者,這類飮食會導致肌肉量下降,而且只要你沒辦法貫徹這項飮食的原則,它就無法發揮應有的效果,這項顯而易見,卻常被忽略的事實,也是我們為什麼不太推薦間歇性斷食的原因。我們在臨床上看到,大部分的人都無法長時間執行間歇性斷食。飢餓感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這種感覺很折磨人,這也難怪大家對餓肚子多半沒什麼好感。
雖然還沒研究成果證明間歇性斷食是治百病的萬靈丹,但基於某些原因,還是有不少 人對它很死忠,深信它對健康非常有益。當然我們完全尊重這個想法,只不過你何不把你的斷食「激瘦化」,讓它提升到一個更好的境界?在激瘦食物的幫助下,許多斷食的負面影響都可獲得改善,因為激瘦食物可緩解飢餓感和保存肌肉量。但是囊括激瘦食物還可以帶來另一個很大的好處。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就會知道斷食的好處就是靠活化我們的乙酰化酶基因而來,這一點恰好也是激瘦食物發揮功能的方式。這意味著,激瘦食物可以分擔斷食的「工作量」,讓你在比較不難熬的熱量攝取量下,獲得相同的斷食好處。這項假設正好與我們在臨床上發現的結果不謀而合。我們發現,單單是在一般的間歇性斷食菜單裡加入一杯富含激瘦食物的蔬果汁(與本書的配方相同),就能讓執行者在斷食日的熱量攝取量,限制從嚴格的五百六百大卡,拉升到執行上輕鬆許多的八百 一千大卡。
因此如果你熱愛間歇性斷食,卻沒將激瘦食物納為飮食的一部分,你就會錯失一個好幫手,讓自己在斷食日過得非常辛苦。其實,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激瘦食物對間歇性斷食的好處。原則上,所有的間歇性斷食飮食都不太在乎食物的「品質」, 它們在乎的只有斷食日能讓你少攝取多少熱量。所以間歇性斷食的支持者都會大力鼓吹這個概念,主張在非斷食日的時候,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吃任何你想吃的東西。也就是說,不論你吃的東西是好是壞,或者是根本超級糟糕,似乎通通無關緊要。但是我們都知道,身體需要持續補給必需的營養素,好讓身體的一切保持在最佳的狀態。試想,即便我們一週斷食了兩天,躱過了阿茲海默症或心臟疾病之類的慢性疾病,但平常只吃一大堆毫無營養可言的加工食品,真的能讓我們健健康康的活著嗎?另一方面,假如在非斷食日也攝取營養豐富的激瘦食物會怎樣?你會不再只有斷食的那兩天能燃脂和增進健康。毫無疑問,這必定會讓間歇性斷食的成果大躍進,這種感覺就像一次把黑白電視升級到彩色高畫質電視。《本文摘自/激瘦食物燃脂飲食法:揭開「激瘦食物」的祕密,2大階段×14天飲食計畫,啟動瘦子基因,高效減掉體脂肪/采實文化》

激瘦食物是各種飲食的神隊友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1年07月03日
☆ ☆ ☆
☆ ☆ ☆
常常覺得累?四大類生活型態可以這樣吃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1年07月09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年末逆糖大作戰!正確飲食順序口訣123,再多聚餐也不怕
★ 王芊淩

天氣一轉冷不少人胃口跟著大開,加上年末尾牙、聚餐、婚宴,每個月都少不了吃大餐的機會,若飲食上沒控制不小心體重跟著節節攀升,長期下來也可能對糖產生成癮,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陳志銜醫師建議:「不管是從飲食紀錄或是吃東西的順序,從小細節上注意,也可以慢慢減少對糖依賴,降低胰島素阻抗。」現代人坐辦公室活動少,加上又少運動,往往第一餐吃下的食物才剛轉換成肝醣都還沒消耗,卻已經準備吃第二餐,長期下來胰島素不斷把多餘糖儲存為脂肪,久了自然體態越來越圓潤。只是歲末年終少不了聚餐,不管是吃火鍋、桌菜、 Buffet 一不小心就容易吃過量,想要避免體重直線攀升,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陳志銜醫師提出「 123 」口訣,把握三大原則就能吃得飽、又不會賠了健康。
① 一人一份剛剛好:通常聚餐時合菜量都是符合現場人數,有時候別人不吃或有剩菜別多吃,只吃屬於自己份內的食物,不要認為不吃就是浪費、可惜,往往不小心就會攝取過多。
② 兩種東西優先吃:進食也要考量優先順序,蔬菜、蛋白質這兩種要先吃,除了維持身體的肌肉量,有維生素、纖維素比較不會發胖,一天當中至少四分之三量可以吃這兩種原型食物為主。
③ 三種東西少少吃:澱粉、炸物、甜食盡量避免,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上述除了醣以外對身體沒有額外的幫助,加上升糖指數很高,這類食物會讓胰島素不斷增加合成脂肪,造成肥胖的元兇,即使真的要吃也要少量為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飲食中有許多隱藏醣分,不單只是在含糖飲料、甜點當中,像是飯、麵、玉米、炸雞排,這類包裝在其他食物中的隱形澱粉,讓你在不知情下吃入超量醣量。陳志銜提醒:「這樣情況會讓胰島素不斷分泌,身體可能會對胰島素越來越不敏感,脂肪也不斷囤積,當身體都沒有察覺時,可能就是出現『胰島素阻抗』」。就怕民眾已經不知不覺養成「糖癮」,該怎麼察覺是否有這樣的跡象?陳志銜建議從每天寫飲食紀錄就是很好的觀察方式,紀錄自己每天吃下哪些食物,一段時間就能從中觀察是否醣份過量攝取問題。
若真的有此困擾也別太緊張,可以從飲食習慣開始調整,陳志銜解釋:「逆糖就是減少對糖的依賴,降低胰島素阻抗,在認真執行下 2-3 個月就可以有明顯改善。」「逆糖管理」三大條件缺一不可:挑對食物、控制份量、吃對順序,三步驟幫助平穩地減少醣類的攝取,陳志銜坦言:「想要降低對糖的渴望不可能一蹴可幾,像是現在現在流行的 168 斷食,原理就是拉長升糖素作用的時間達到瘦脂肪。」
陳志銜分享臨床上的患者,是一名四十幾歲的家庭主婦,雖然本身沒有血糖問題,但因為原先飲食都沒有控制就診時體重為 76.6 公斤,一天澱粉攝取 50-60 %以上,經過跟營養師諮詢,將澱粉量降到 40 %,單純減一些醣份,過兩週就瘦了 1.4 公斤。從2020年一篇回顧性研究,發現有做斷食、飲食控制的人,一年平均大約體重可減 4-13 %,且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風險都有下降,減糖、斷食目標不一定是要瘦掉多少體重,反而藉由這樣方式得到更好的體態,達到疾病預防。只是進行飲食控管時,有慢性病的族群需要特別留意,像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為有服用血糖藥,需要先由醫師評估血糖藥是否有低血糖的風險,患者本身也要了解如果低血糖時可能會有哪些症狀出現,控糖的過程特別注意低血糖的問題。
此外,陳志銜也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時量血糖,如果開始進行糖類控制後,血糖狀況有改善,服用的藥物就可以做減輕,達到像是逆轉糖尿病!但這些過程都是醫師、營養師的配合,才不會造成後續後遺症。」尤其現在精緻食物越來越多,怎麼吃得健康是門重要的學問,陳志銜也親身進行「逆糖管理」,不僅嚴格進行飲食控制、拉長斷食時間、提高運動時間,兩個半月一共減下 14 公斤,脂肪減了 11.5 公斤,骨骼肌增加 1.5 公斤。陳志銜說:「逆糖管理是有效果,只是有多大的成效、多快的成效要看嚴謹程度。」若有專業醫師、營養師的幫助下,更能掌握減糖的訣竅。

年末逆糖大作戰!醫師教你正確飲食順序口訣123,再多聚餐也不怕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12月09日
☆ ☆ ☆
☆ ☆ ☆
炎熱天氣做什麼都不起勁?「夏季疲累」就需要用酸味食物來解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6月28日
☆ ☆ ☆
低鹽飲食等於沒味道?注意「這幾招」吃得美味又健康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12月10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頭痛時不能吃的六種食物!紅酒、起司、巧克力都上榜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6月23日
☆ ☆ ☆
如何舒緩、改善胃食道逆流?醫師建議:這七種食物少碰為妙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7月0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吃藥除了注意葡萄柚的交換作用,這些食物也不能配藥吃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1年07月21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最致命的食物中毒病原體之一!孕婦聞之色變的李斯特菌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17日
節省經常吃隔夜菜?這些事沒做好恐引起食物中毒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31日
☆ ☆ ☆
天天吃國外魚罐頭竟重金屬超標!醫師推十大營養食物加速排除重金屬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26日
☆ ☆ ☆
香菜水助排毒,可免洗腎?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09月05日
喝香菜水雖可排毒卻有這風險,預防洗腎的說法不可信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2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如何安全吃微波食品?跟著專家這樣做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30日
紙盒、紙碗、紙杯可微波加熱嗎?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11月11日
使用塑膠製品吃進塑化劑?食藥署教你如何挑選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13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氣炸鍋油煙不小於油煎香腸!專家三招遠離室內空汙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22日
氣炸鍋超傷肺!煎香腸油煙增13倍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0月26日
密閉空間無抽油煙機使用氣炸鍋,油煙濃度同油鍋煎香腸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0月27日
☆ ☆ ☆
飲食1106輯
飲食1105輯~魚蛋肉
飲食1104輯~加工食品
飲食1103輯~甜點飲品
飲食1102輯~咖啡
飲食1101輯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2022/02/10

樂活養生1103輯

PlayNo.1 Photo
☆ ☆ ☆
注意力不集中、變健忘?五種對抗腦霧的方法
★ 巫俊郡/Prevention

有時感覺腦袋昏昏沉沉,好像要做些什麼但轉身就忘記了,懷疑自己是不是要失智,緊張地上網google著關鍵字。但有時候是「腦霧」在作怪!想像一片迷霧,霧氣濃重,看不清楚周遭風景,而你的大腦就這樣被迷霧包圍,無法做出正確判斷,不知道要往哪裡去,記憶瞬間被迷霧遮蓋… 這是對於腦霧的貼切形容。而迷霧終會散去,腦霧只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適當調整就能夠走出迷霧。對抗腦霧五種方法:
① 靜心冥想練習:冥想靜心一直都是一種放鬆緊繃情緒、沉澱身心的好方法,也有研究提出冥想有助免疫力與抗老化的功效。靜心呼吸練習可以幫大腦充電,幫助提升大腦的專注力與記憶力。也因其放鬆紓壓的效果,很能幫助身心大腦真正地放鬆,使人更容易進入深層睡眠,而深層睡眠能協助修復大腦。
② 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與深層睡眠能夠協助大腦自我修復,鞏固記憶。大腦在睡眠時會有腦脊液沖洗大腦,清潔並帶走腦袋上的有毒蛋白質,而那些毒性蛋白質與大腦病變、失智、老化癡呆有關。若我們沒辦法好好睡覺,讓身體好好在睡眠期間修復大腦,腦袋就會昏昏沉沉,這就是為什麼睡眠對大腦是這麼的重要。
③ 地中海飲食:提到地中海飲食,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與深綠色蔬菜,充足的蛋白質與一把堅果,一杯希臘式優格聽起來是個好選擇。盡量選擇「原型食物」,也就是你一看就知道這份食物是由什麼原料製成的,完整的雞胸肉、切片的新鮮番茄、水煮蛋… 盡量避免加工食品,那些你也不知道原本是以什麼東西製成的、看不出原樣的食物。避免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與零食,記得補充足夠蛋白質,大腦需要足夠的氨基酸來刺激神經元,維持大腦健康。
④ 保持運動習慣:運動使人充滿活力。維持一點運動的習慣也能增加血液與氧氣往大腦的流動,使人的心情保持穩定,可以改善睡眠。還可以提高大腦工作記憶力,注意力和反應時間,維持血管、肌肉、骨骼… 身體各處的機能健康。而每天只要很簡單的運動就可以了,走樓梯10分鐘、快走15~30分鐘、做瑜珈或伸展,這些都能產生保護大腦的作用。
⑤ 精油療法:有研究指出,迷迭香精油的氣味能夠提升大腦心算能力。或許也不失為一種使腦袋清醒的做法。

注意力不集中、變健忘?五種對抗腦霧的方法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6月05日
☆ ☆ ☆
☆ ☆ ☆
☆ ☆ ☆
☆ ☆ ☆
Fuskator Photo
☆ ☆ ☆
忘東忘西可能是腦霧作怪!五種補腦好食物降失智風險
★ 巫俊郡

腦霧是一種大腦暫時退化的狀態,使人難以專注又容易忘東忘西,改善腦霧的狀況也能降低失智的風險。出現腦霧的狀況時,除了好好休息,靜心冥想,也可以透過健康的食物來幫助大腦。五種有益大腦的食物:
① 綠色蔬菜:
自由基對於大腦的傷害通常不以疼痛表現,而是從功能退化、忘東忘西開始。綠色蔬菜富含抗氧化物質,也富含許多營養素,像是維生素K、維生素A、葉黃素、葉酸、β 胡蘿蔔素,這些對大腦都很有益。綠色蔬菜有羽衣甘藍、菠菜、芥藍、青花椰菜、地瓜葉、空心菜、韭菜、油菜、青江菜、茼蒿菜、綠蘆筍等。
②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 的魚類也是受人推崇的營養飲食法~地中海飲食裡不可或缺的要角。Omega-3 脂肪酸有助於防止導致大腦失智的毒性蛋白沉澱,補充好的油脂保護腦細胞,防止發炎,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罹患率。富含DHA與EPA的魚類有以下幾種,鯖魚、鱒魚、鱸魚、秋刀魚、沙丁魚、鮪魚、竹筴魚、鮭魚。
③ 酌量攝取茶與咖啡因:
咖啡因可以舒緩困倦,提振精神,醒腦,產生幸福感,使人有活力,同時也具提升大腦認知功能與注意力的作用。但若攝取過量會使人不適,干擾睡眠影響生理時鐘運作、或產生咖啡因依賴。衛福部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300毫克。
④ 核桃堅果類:
核桃是最好的植物性 Omega-3 脂肪酸來源之一 ,若不能食用深海魚類可以核桃替代。核桃豐富的植物性 Omega-3 脂肪酸也能為大腦帶來保護與抗發炎。而有益大腦健康堅果還有花生、杏仁、開心果、腰果、夏威夷堅果等,內含抗發炎與抗氧化物質,包括多酚類,黃酮類與氨基酸。但小小的堅果熱量含量卻不少,建議每日吃一把就好,不然容易導致肥胖。
⑤ 莓果類:
莓果類包含的成員眾多,像是,草莓、蔓越莓、覆盆子、藍莓、黑莓、紅醋栗、黑醋栗等等。莓果富含類黃酮,能保護大腦功能運作,證實有助於延緩認知功能退化。其中最受醫師推薦的為藍莓。

忘東忘西可能是腦霧作怪!五種補腦好食物降失智風險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6月12日
☆ ☆ ☆
☆ ☆ ☆
☆ ☆ ☆
自以為是的體貼,有時最傷人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1年07月10日
饅頭加甜精、麵條加防腐劑,長期吃對健康有影響嗎?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07月10日
☆ ☆ ☆
小心宅在家3C用眼時數長達10小時!防眼睛提早老化專家教七招式護眼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7月08日
☆ ☆ ☆
☆ ☆ ☆
長輩口牙不好健康如骨牌倒,「舌頭」扮演重要關鍵角色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1年07月08日
☆ ☆ ☆
Fuskator Photo
☆ ☆ ☆
什麼是腸漏症?
★ 健談/圖文創作

腸道裡有人體70%的免疫細胞,當腸道出問題的時候,不僅是腸胃不適、消化吸收受到影響,甚至是身體整體的免疫力、體力等等,都可能受到牽連。若腸道有損傷,導致細菌、食物殘渣等跑入破損處時,就可能引發一系列免疫、發炎反應,這就是所謂的腸漏症。腸漏症,之所以稱為『症』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嚴格定義上,它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屬於一種『身體處於不適的狀態』。腸道的表面有一層粘膜提供我們能夠隔絕『體內以及體外』的屏障。當這層屏障有裂縫、破損的時候,伺機在旁的細菌、異物就有可能侵入體內,引發免疫、發炎等反應,長時間使腸道接受這樣的刺激,就可能引發內分泌的問題、或者腸道的功能變得不好、甚至引發過敏、全身痠痛、慢性疲勞等問題。
這樣的症狀不僅會發生在腸道內,整個消化道黏膜細胞都可能發生,譬如口腔、食道、胃等等,不同的地方引起的狀況不同,也可能被歸類為類似的疾病,只是因為在腸道中比較常被發現這樣的狀況,因此稱之為『腸漏症』。引發腸漏症可能的因素很多,首先腸道內的菌叢失衡,就可能引起腸漏症。腸道內若壞菌太多,引起腸道菌叢失衡,可能會侵蝕腸壁,進而導致腸漏症。
另外像是吃太多身體無法消化的食物,可能讓身體過敏或者發炎等狀況,或者身體內消化液不足,影響消化功能,甚至像胃液不足使得食物沒有被初步消化與殺菌,就跑到腸道內,都可能導致腸漏症的出現。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超過70%的免疫力就是位於腸道,平常就應該好好保養它,飲食上不要暴飲暴食,或者吃太多容易發炎或難以消化的食物,適當補充益生菌、攝取足量纖維質,盡量避免服用會破壞腸道生態的藥物,如抗生素等,若非得已,也要在事後儘速重建健康菌叢,保護好腸道,才能讓身體好好吸收營養,並且有更好的免疫力唷!

什麼是腸漏症?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1年07月06日
☆ ☆ ☆
☆ ☆ ☆
☆ ☆ ☆
☆ ☆ ☆
如何舒緩、改善胃食道逆流?醫師建議:這七種食物少碰為妙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7月05日
☆ ☆ ☆
☆ ☆ ☆
Fuskator Photo
☆ ☆ ☆
悶在家越來越不快樂?五個「趕走壞心情」的生活提案
★ Heho/編輯部

《Heho選讀》在家裡待久了,是不是覺得有點悶,做什麼事好像都提不起勁一樣,面對這樣的情況,其實是有方法可以緩解的喔!繁忙的生活,加上因為疫情的關係必須長時間待在家,既不能跟朋友小酌放鬆,假日也無法出門散散心,讓我們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淖中。根據國外媒體《Positivity Blog》,為你整理了幾個快速轉換心情的方法,讓你在家也能透過幾個簡單的方式,掃去負面的情緒,找回樂觀自信的自己。
① 做些簡單的運動:
過去曾有數個研究顯示,運動有助於腦內啡的分泌,讓你的壞心情和煩惱隨著汗水消失殆盡。運動不僅使我們更健康,也使我們更快樂,雖然現在沒辦法到戶外或是健身房運動,但只要做些簡單的居家運動,像是瑜珈、徒手訓練等,讓身體動起來,一樣可以達到掃去負面情緒的效果。
② 回想生活中值得感謝的事情:
TED 講者 A. J. 賈各布斯曾做過一個實驗,謝謝每個讓他順利喝到咖啡的人,而他也從過程中發現了「快樂的秘訣」。他分享:「感激可以改變我們的時間觀,讓時間慢下來,讓我們的煩躁感慢慢淡化。」無論是謝謝家人朋友、謝謝手上的食物,還是謝謝你自己,都能讓你從負面的思考中跳脫出來,讓你的心情變得更加開朗。
③ 換個環境或空間: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環境會影響我們的快樂程度,因此,在心情不好時,換個環境也許可以幫助轉換心境。下次當你感到不開心時,可以適時地起身走動一下,到廚房、客廳等地方休息一下,或是稍微整理一下環境,讓你可以在更舒適的空間中工作,也許能提升你的工作品質與幸福感。
④ 轉念思考:
正向心理學權威索妮亞‧柳波莫斯基曾說過,那些充滿喜悅地期待、擅長從期待中獲得愉悅的人,更容易能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如果你陷入低潮時,或許可以試著切換成正向的角度思考,例如「盡力而為,不去擔心太多尚未發生的事」,或許能更快地幫助你從壞心情的困境中走出來。
⑤ 給自己一段下午茶時間:
如同瑞典人享受慢生活的 Fika 哲學,下午茶時間就像生活裡一顆滋味甜蜜且豐富的糖,除了能夠放鬆身心外,更是拓展自身眼界的好機會。無論是切一塊小蛋糕當點心、泡杯咖啡邊喝邊休息,或是吃一小碗冰淇淋,都能幫助你抽離煩躁的情緒,讓心情有喘息的空間,更有能量地面對接下來的挑戰。希望透過以上介紹的五個方式,能幫助你更快地掃除負面的情緒,讓長時間待在家的時光也能變得幸福又美好。

悶在家越來越不快樂?五個「趕走壞心情」的生活提案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6月29日
☆ ☆ ☆
☆ ☆ ☆
☆ ☆ ☆
☆ ☆ ☆
Fuskator Photo
☆ ☆ ☆
睡眠品質差、渾身提不起勁?自律神經失調常見七種症狀
★ 盧映慈、李祉函

不少人都會有這種狀況,晚上就寢時,明明人躺在床上,卻翻了很久才入睡,但到了深夜或是凌晨就會醒來,然後盯著天花板好幾個鐘頭,等到好不容易要睡著了,鬧鐘卻響了。雖然躺在床上7、8 個鐘頭,但扣掉躺很久才睡著、很快又醒來的時間,其實只有睡 3、4 個小時而已。這種翻來覆去,難受的過程,你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單純的失眠,不是單純的疼痛、或是某個地方有什麼明確的狀況,而是一種說不出來哪裡不舒服、有問題,但渾身上下就是不對勁,就像一隻在身上的螞蟻,找不到在哪,但時不時咬自己一口,讓人難受。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其實往往不是身體問題,而是由於心理因素,例如壓力過大、憂鬱等等所引發的不適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常見有七種!① 睡眠失調:失眠,睡眠品質變差,常常睡不著或很早就醒來。② 心血管疾病:血壓高、心悸、胸悶,容易頭痛頭暈。③ 免疫力下降:一早就會打噴嚏、變得容易感冒,覺得免疫力下降。④ 腸胃道症狀:脹氣、拉肚子或便秘,甚至有胃食道逆流。⑤ 莫名的疼痛:渾身上下覺得痠痛、疼痛,甚至會有頭痛、耳鳴,但找不出原因。⑥ 心理出現狀況:情緒失調,出現莫名的沮喪、焦慮、緊張,覺得壓力很大。⑦ 提不起勁:過度疲勞、或就是覺得哪裡不舒服。
榮新診所疼痛科醫師梁恆彰說,自律神經雖然不是一個明確的器官,但卻是身體很重要的一個「指揮官」,也是健康的指標;如果自律神經失調,即使現在檢查不出任何疾病,過不久後卻可能會產生器官上真正的病變。而到底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症狀有哪些,又要怎麼預防產生自律神經失調呢?「如果自律神經失調,代表自己一直在『戰鬥』,一直處在打仗的狀態,身體使用過度,當然就容易毛病不斷。」梁恆彰說。
自律神經失調要看哪一科?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也屬於神經系統的一環,可能會因為某些疾病受損,像是大腦長出腫瘤壓迫到自律神經,或是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足,脊髓的疾病、腦神經或是週邊神經的疾病,例如中風、帕金森氏症等,也都可能造成自律神經失調。① 如果出現不明症狀,跟肌肉、動作控管相關,建議可以去神經科就醫。② 但通常自律神經的「失調」,並不是神經本身出現問題,而是生活的壓力太大,導致內分泌與大腦的神經傳導不良;這部分則可以去看精神科,並檢測自律神經,找出是交感神經還是副交感神經、或是兩者兼有的失調。
預防自律神經失調 醫師教你這三招。雖然自律神經分為交感、副交感神經,但我們一般說的自律神經失調都是指「交感神經失調」,因為交感神經就像是「油門」,副交感神經像是「煞車」,失控的通常都是油門。「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休息,不是單純的什麼事都不做,那樣腦子還是一直轉,是要真正的放鬆下來。」
一、運動。讓身體累到一定的程度,但不要過度勞累。梁恆彰說,很多人是已經失調一陣子,神經無法放鬆,即使在放假休息,大腦還是不斷運轉,這時候可以採用「運動」的方式,因為運動之後身體會累,等於強迫啟動副交感神經;但是也不能太累,身體會因為過勞而分泌過多的亢奮激素,刺激交感神經,反而造成反效果。最好的方式,是讓自己「有點累」、「有點喘」,身體有點「痠」,這時候去吃個飯、洗個澡、休息一下,就能達到放鬆的效果。
二、做跟自己平常所做的完全相反的事情。因為要放鬆,需要「切換」的過程,如果一直做跟自己平常做的事情一樣的事,就沒辦法達到這樣的效果。所以梁恆彰建議,可以做一些自己平常不會做的事情,比如坐辦公室工作的人,可以轉換一下、出去外面跑客戶,或是給自己一個目標要達成,注意力一轉換,事情結束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放鬆。
三、尋求疼痛科的幫助。至於已經嚴重到,身體的疼痛持續好幾個月、精神恍惚或是憂鬱傾向,梁恆彰還是建議要尋求醫師的幫助,像是疼痛科、或是神經科,可以用一些放鬆神經的方式,幫助早點恢復。

睡眠品質差、渾身提不起勁?自律神經失調常見七種症狀、治療方式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7月06日
☆ ☆ ☆
☆ ☆ ☆
☆ ☆ ☆
☆ ☆ ☆
Fuskator Photo
☆ ☆ ☆
☆ ☆ ☆
☆ ☆ ☆
☆ ☆ ☆
☆ ☆ ☆
Fuskator Photo
☆ ☆ ☆
早洩男擅用麻醉劑反倒性無感,正確用藥可助挽回親密關係
★ 王芊淩

「前陣子有一對男女,半夜一起來到醫院掛急診,問診檢查後,才知道原來是男生自知有早洩情形,在坊間隨意購入含有麻醉藥物的持久噴霧,自行使用於性器官上,卻不懂如何拿捏劑量,與伴侶在性行為過程中,小弟弟完全麻木陷入沉睡,麻痺到毫無反應;女生則是口腔及私密處出現燒灼感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泌尿科卓孟德醫師談到這樣的案例,看似很戲劇化,卻是診間不算罕見的問題。醫師建議,如懷疑自己有早洩時,可以透過就醫、問診以及檢查,依照實際需求對症下藥。
目前除了口服藥物、軟膏,還有近期核准上市的外用噴劑,皆能幫助患者提高「親密關係」滿意度。另外,如有其他性功能疾病問題,更建議能夠向醫師坦誠相對,以利評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解決方案。早洩通常是在性行為過程中,進入陰道後三分鐘之內射精,或是射精時無法自主控制。早洩的疾病盛行率近三成,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先天型,又稱早發型;另一種則是後天型,也有人稱為次發型,卓孟德醫師說明,此兩種早洩的成因不同,因此治療上也有各自須特別注意之處。有時候,早洩治療也需要精神科醫師或是心理師、性治療師等專業人員介入,提供全方位解決治療方案。
① 先天型(早發型):首次性經驗即有早洩困擾的年輕患者,可能跟情緒心理因素、陰莖龜頭過度敏感以及腦內性慾中心、控制射精的神經激素失調有關。② 後天型(次發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患者邁入中年後,覺得好漢沒有當年勇,大多合併著勃起狀態不佳的抱怨,通常與心情焦慮、男性更年期或慢性攝護腺炎相關,此類病患經常不願就醫,常自行尋求坊間偏方。臨床觀察,部分患者來到診間,即會先自述「早洩」困擾,嚴重影響床上表現,無法醫時分享,自己使用後不但沒有獲得性滿足,反而使得自己性器官過度麻醉失能,性伴侶則出現陰道或是口腔灼熱疼痛、麻木不適等副作用,得不償失。近年來醫界在早洩的治療上越來越有新進展,除了內服也增加了外用的選擇。考量每位患者不同的成因對症下藥,目前符合衛福部適應症的主要選擇有兩種:
① 口服藥物:如短效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於性行為至少一小時服用,也可以選擇定期服用,每四到五日服用一顆,治療效果佳,有效壓制射精的衝動,通常可延長性行為時間2-3倍之久。此治療方式可能副作用包括腸胃道不適、噁心、嘔吐、腹瀉、滿足另一半。卓孟德醫師表示,此類病患在求診時,雖只提到早洩,但在旁敲側擊之下,才發現原來也有伴隨勃起硬度不足的問題,建議應先行處理勃起功能障礙,再接續治療早洩,治療組合及順序皆需由專業醫師評估處方。坊間常見一些不肖業者自行將含有麻醉藥物成分的止痛噴霧,作為持久噴霧販售,常有患者就頭痛、性慾減弱、做到一半突然沒興致等。
② 外用龜頭減敏療法:包括使用保險套,或是短效的局部麻醉藥,過去常用的是含利多卡因(lidocaine)的軟膏。而另外一種短效的局部麻醉藥苯佐卡因(benzocaine)因為對口腔、陰道黏膜的刺激性、不適感較強,通常被低劑量使用在保險套內層作為減敏的作用。卓孟德醫師建議,目前台灣食藥署已有核可國外研發的治療藥物,可評估患者狀況適當地處方使用,成分含有兩種麻醉藥物,以外用噴霧劑型提供患者使用,可於性行為前五分鐘噴灑,相較於口服藥物,全身性副作用發生風險低。現今已經過政府核准之早洩治療方式多元,具有完整醫學臨床研究證據,且通過藥證審查,可大幅降低用藥安全疑慮與風險,呼籲民眾勿逕自用藥,反而使得性事備受阻礙。
性生活如遇困難,需要雙方共同面對、積極解決,當其中一方出現問題,另一半的鼓勵與支持會是很大的治療助益,若只是單方面的包容,忍讓,經過長時間的壓抑,婚姻關係可能產生嫌隙。卓孟德醫師談到,診間就有一對夫妻,先生於房事過程中才剛進入伴侶體內就秒射精,太太以為先生只把自己當作傳宗接代的工具,不在意她的需求與心情,鬧著如果不解決這問題就要離婚,先生不得已只好就醫尋求幫助,後來發現是龜頭過度敏感所致,接受治療後,房事持續更久,自己在太太面前也抬得起頭做人,挽回差點結束的婚姻。另外,除了男性的治療之外,也需同時注意配偶是否因為更年期造成陰道乾澀、性交疼痛,或是產後因產道傷害,造成敏感度不足等細節,藉由伴侶間的理解與貼心,讓床第之事更加幸福美滿。

早洩男擅用麻醉劑反倒「性無感」,醫:正確用藥可助挽回親密關係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1年07月02日
☆ ☆ ☆
☆ ☆ ☆
☆ ☆ ☆
☆ ☆ ☆
☆ ☆ ☆
Fuskator Photo
☆ ☆ ☆
室內也會中暑,未及早治療死亡率達五成
★ 新聞部/綜合報導

夏天愈來愈熱!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2020年全台持續高溫,年均溫24.6℃,打破歷年紀錄。不只台灣,全球都面臨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未來平均溫度將持續上升,因此和「熱」有關的疾病發生率也會增加。過去一年多以來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家口罩都戴緊緊的,我們的生活習慣都受到很大影響和改變,但氣候悶熱是不變的,在悶熱的口罩之下,嚴重中暑的個案一樣會發生。醫師提醒,在家防疫小心室內潮濕悶熱,易造成慢性病老人中暑;在高溫環境工作者,要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遠離熱傷害。
案例一:工作暴露環境高溫造成中暑。33歲阿榮從事地下工程的工作,環境悶熱無風,某日阿榮身體感覺不適,不久後被同事發現失去意識倒在地上,緊急送醫急診時,體溫高達41.6℃,昏迷指數3分,急救後轉入加護病房,但因中暑造成肺部、心臟、腎臟、肝臟、肌肉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多重器官衰竭, 10天後死亡。
案例二:室內悶熱造成慢性病者中暑。65歲阿芬有高血壓和中風病史,行動不便,某日於家中被家屬發現意識不清,且有抽搐情形,急診時體溫高達43℃,因呼吸衰竭、急性腎損傷和橫紋肌溶解症轉入加護病房,治療後,阿芬順利移除氣管內管,腎功能也恢復正常, 9天後順利出院。
中暑是熱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若未能早辨識和治療,死亡率可達五成以上。中暑比熱衰竭嚴重,中暑會有中心體溫大於40℃,合併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症狀,像是意識不清、躁動、行為異常、抽搐或昏迷。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郭婉吟統計,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因中暑至該院急診且住院的個案,共計20人,平均年齡為63歲。其中男性占6成,有慢性病者占8成。
當發現有疑似中暑個案時,除了打119儘速送醫外,現場先將個案移至陰涼處,遠離高溫的暴露,並可利用在全身灑水加上風扇或使用浸過冷水或的毛巾放置頸部、腋下和鼠蹊部的方式來降溫。郭婉吟表示,中暑雖會致命,但卻是可以預防的。除了提高警覺外,若工作會暴露高溫的環境,要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隨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增加休息的時間和次數。在高溫的季節,若家中有慢性病的老人,需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因悶熱潮濕造成中暑。

室內也會中暑,未及早治療死亡率達五成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1年07月02日
☆ ☆ ☆
「血管性水腫」隨時窒息致命,患者籲公費給付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1年07月02日/遺傳疾病
☆ ☆ ☆
☆ ☆ ☆
樂活養生1103輯
樂活養生1102輯
樂活養生1101輯
光影幻相遊瓏 ▶ 部落格文章輯
☆ ☆ ☆
Fuskator Photo